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尽小者大,积微者著  2009-02-10 11:17:09

《荀子大略》提出的关于量变、质变的命题。对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中量的积累问题,《老子》、《易传》都提出过一些很深刻的见解。荀子对这个问题也有很深刻的认识。他说:雨小,汉故潜。夫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德至才色泽洽,行尽者声闻远。潜,深意。尽,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09-02-10 11:16:51

《老子五十八章》有关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命题。《老子》认为,互相对立的事物,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的。对立的事物双方,在其自身内部即已包含着对方的因素。如有与无、难与易,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信赖。有中包含着无的成分,无中包含着有的因素。难中有易,易中有

和实生物,同则不断  2009-02-10 11:16:32

《国语郑语》关于和同之辨的命题。书中载有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关于和同问题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先王聘后于异性,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

过犹不及  2009-02-10 11:16:20

《论语先进》中关于中庸思想的命题。孔子以中庸为最高道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的要求之一就是适中,对于中的标准,超过或达不到都不好。《论语先进》载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人谁贤一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

龟长于蛇  2009-02-10 11:16:03

《庄子天下篇》中所载辩者二十一事中的命题。一般认为蛇总是长于龟的,但也有可能大龟长于小蛇,故龟长于蛇是可能的。实际上,龟他蛇不属于一个类,比较其长短是没有什么意思,那为什么辩者要论证龟长于蛇呢?可能的原因是辩者试图强调长他短的相对性。一般地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2009-02-10 11:15:45

《 庄子 天下篇》 载惠施提出的历物十事中命题之十。这是历物的最后一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其他九个命题的综述,也是它们的必然结论。其他几个命题具体论证了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动之中的,有联系的;一切差别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也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下  2009-02-10 11:15:26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中的命题。董仲舒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天。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涵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汉书董仲舒传》)万物存在和变化,都以天为根据,由于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二无一  2009-02-10 11:15:03

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的命题。公孙龙认为,当一个事物作为一个组合体的组成部分时,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因此,也不能说组合体中还包含有原告的那个事物。公孙龙以他著名的白马非马命题来说明个问题。马是用以命形的,白是用以命色的,白马是马与白的组合。

二而一,一而二。分合、合分。可交可轮  2009-02-10 11:14:52

明末清初哲学家方以智在《东西均 张弛》中提出的有关事物对立统一的思想。方以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矛盾,如阴阳、动静、善恶等。这就是所谓一而二。同明,矛盾的两端又是统一的,也就是说,矛后双方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这就是所谓二而一,即相反相因

道之流行于人也,始于合,中于分,以始终为同时同撰者也  2009-02-10 11:14:25

明末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有关事物矛盾运动的论点。王夫之批判地继承了张载等前人两一学说,把这种学说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王夫之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这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李阴阳两方面不仅相峙并立,并且相背相通,阴阳之间的相

道原于一而成于两  2009-02-10 11:14:07

南宋叶適《水生别集进卷中庸》中的命题。叶適说:道原于一而成于两。古之言道者必以两。凡物之形,阴阳、刚柔、纪纲皆两也。夫岂惟此,凡天下之可言者皆两也,非一也。一物无不然,而况万物?万物皆然,而况其禅之无穷者乎?叶適认为,任何事物都包括对立的两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2009-02-10 11:13:47

《 庄子天下篇》载惠施历物十事中关于合同异的命题。小同异指各类事物种和属之间的同一与差异。一个属类可以包括许多不同的种类,一个种类又可包括许多更小的类。一个属类所具有的规定性,这个属类中所有的种类都具有,这是大同。一个种类所具有的属性,这个
20235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