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来源:哲学网首发  作者:王吉胜  点击:次  时间:2009-02-10 11:28于哲学网发表
 《论语•雍也》关于中庸思想的命题。中庸是孔子思想和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在《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对中庸的具体说明,但有涉及“中”的论述。《论语•尧日》论述尧在让位给舜时说:“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意谓让舜在管理国家时要真诚地保持适中。《论语•子路》载孔子语:“不得中得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指激进。“狷”指保守。孔子认为激进与保守都不是“中行”。但如果交不到合乎中行的,也可交一些激进和保守的人,因为这些人虽然不能中行,但毕竟还是真诚的,比“巧言令色”的“乡愿”要好得多。从孔子关于“中”的论述看来,孔子的“中庸”有两方面的内容.即诚信和适中。无适中为狂狷,无诚信为乡愿,都不是是中庸。所以,孔子把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世上多有巧言令色取中者,而孔子却说人们已经长期缺乏中庸了,可知中庸绝非仅仅取中。在《论语》 中,记载有不少孔子对中晰的具体说明,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质朴。“文”, 文彩。“野”,粗野。“史”.在此指虚浮。“文质彬彬”指文彩与质朴配合恰当。无论质朴胜过文彩,还是文彩胜过质朴,都是偏向一个极端,只有二者配合恰当,才能做一个“中行”的君子。孔子 在评论《诗经•关雎》时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朱熹注说:“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其过而害于和者也。”无论快乐还是悲哀,都不过分,因此《关雎》是符合中的。在《论语》中,还载有对孔子中行的描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 述而》) “温”,温和。“厉”,严厉。“威”,威严。“猛”,凶猛。“恭”,庄严。“安”,安详。孔子叹中庸“民鲜久矣”,而他一生是在力行中庸的。后来儒家学者作《中庸》 一书,专门阐述中庸思想。宋代以后,《中庸》成为儒家最基本经典之一。人们又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庸”做出不同的解释。程颐以“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界定中庸。叶適认为中庸是“济物之两而明道之一者”(《水心别集• 进郑中庸》);王夫之则以“中庸”为“至极”。孔子的中庸思想对儒家哲学以及整个中国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中庸思想要求保持对立面之间的平衡、和谐,这是正确的,但过分强调平衡、和谐,便违反了中庸。这也许正是孔子以中庸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原因之一。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