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来源:哲学网首发  作者:王吉胜  点击:次  时间:2009-02-10 11:24于哲学网发表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命题。《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易传》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易传•系辞上》)的命题。《黄帝内经》吸取了《老子》、《易传》关于阴阳的思想,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必须经常保持机体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引起疾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有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同上)对此阳热太过者,则以寒凉治其阳热;阴寒太盛者,则以温热治其阴寒,这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内经》认为,阴阳寒病若是太过,则会表现出相反的病理现象。“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丫针对这种病理现象,则要益阳以消阴,补阴以潜阳,也就是要“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在针灸上,也有病在阳经,从阴经以诱导之,病在阴经,以阳经诱导之,以疏通气血,令其畅达。所以,《阴阳应象大论》说:“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这样才能恢复机体内阴阳的协调平衡。《内经》强调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对立因素,维护机体平衡协调的治病原则,充分体现了辫证法思想,在中国辩证观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