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的命题。公孙龙认为,当一个事物作为一个组合体的组成部分时,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因此,也不能说组合体中还包含有原告的那个事物。公孙龙以他著名的“白马非马”命题来说明个问题。马是用以命形的,白是用以命色的,白马是马与白的组合。当命形的马和命色的白组合到“马与白”这个组合体时,便不再是个独立的存在,因此不能说“马与白”是白,当然也不能说“马与白”是马。在此基础上,公孙龙进一步概括出“二无一”的命题。“二”指两组合部分的组合体,可以泛指许多组成部分的组合体;“一”指组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白马”是马与白的组合体,是二;马或白是组合体的组成部分,是一。在《通变论》这篇文章中,公孙龙以对话的方式讨论了这个问题。问:“二有一乎?”答:“二无一。”问:“二有右乎?”答:“二无右。”问:“二有左乎?”答:“二无左。”问:“右可谓二乎?”答:“不可。”问:“左可谓二乎?”答:“不可。”问:“左与右可谓二乎?”答:“可。”即言组合体中不再有其有独立性的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也不能代表合体,只有全部组成部分组合到一起,才是那个组合体。《通变论》继续以对话的形式说:“曰:‘谓变非不变可乎?’曰:‘可’。曰:‘变奚’,曰‘右’。” “与”,参与。“右有与”,即右与左结合。这是说,当右与左结合成为二时,即发生了变化,成为组合体中的右,而不再是没有发生变化的独立存在的右,所以说“变非不变”。组合体中不包含没有变化的右,而变化了的右是没有自性的,因此说“二无一”。
公孙龙以抽象思辩的方式对“二无一”所作的论证。说明了事物里成为组合体的组成部分,便不再有独立的性质,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事物,因而也不再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物被组合体所包含。公孙龙的这个思想还是很深刻的。但公孙龙由此进一步否认组合体中还有组成部分的存在,否定“全”与“分”之间的相互对立他相互依存的关系,则是完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