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天命靡常  2009-02-09 17:01:30

《诗经》 《诗经大雅文王》提出的关于天命的辩证思想。早在夏商时代,中国人即已有至上神的观念,并以天或帝名之。天或帝是世界的最高主宰,决定着一切自然现象和人们的行动。《尚书甘露》有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言夏启要奉行天的意志去惩罚有扈氏。殷虚甲骨卜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2009-01-07 17:37:32

战国时期名家惠施提出的五种时空观命题。历物十事之二。无厚是战国时期学界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邓析曾有详细的论述,惠施可能受其影响,但邓析著作全佚,故无从考。按题旨的本意看,惠施可能是从小一的概念出发,来肯定宇宙之中无厚的存在。根据小一的性质,

无中无旁,乌际乎天则  2009-01-07 17:36:55

唐代柳宗元在《天对》中提出的一种宇宙时空观命题。柳宗元的《天对》是针对屈原的《天问》而写的。屈原在《天问》中提出170多个问题。在自然方面,从天地未分直问到日月星辰、昼夜晦明、山川地形等自然现象,其中就有关于时间空间的问题。柳宗元在《天对》中

物之终始,初无极已;上下八方,无极无尽  2009-01-07 17:36:11

《列子汤问篇》对时间空间无限性的论述。《汤问篇》一开始记述了殷汤与夏革的一段对话:殷汤问夏革在遂古之初有没有物,也就是说,物的存在在时间是是否有开端。夏革回答说,如果遂古之初无物存在,那么现在怎么会有物呢?古今是相对的,过去对现在来讲是古,

一謦欬,一弹指,中际皆具  2009-01-07 17:35:15

唐代刘禹锡提出一种关于时间的命题。唐刘禹锡在《送鸿举师游江南》一诗的《引子》中,提出他关于时间问题的一些见解思夫苒苒之光,浑浑之轮。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糼壮艾之期,乃至一謦欬,一弹指,中际皆具。苒苒之光,浑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2009-01-07 17:34:46

《庄子庚桑楚》中提出的一川时空观命题。《尸子》一书曾对宇和宙作出解释: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以空间时间作为宇宙一词的含义。《尸子》对宇宙一词的解释明确了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但没有明言时间空间是否存在界限、开端或终点的问题 。《

宇之表里无极,宙之端无穷  2009-01-07 17:34:25

东汉张衡《灵宪》中提出的时空观命题。张衡《灵宪》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模式。他把宇宙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在这一阶段中,什么也没有,但有厥中、厥外之分,

宇宙者,积而成乎久大者也  2009-01-07 17:34:04

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关于宇宙是由有限向无限转化的命题。王夫之继承了王充和张载等人的气一元论,批判地吸取了前人的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集大成者。他充分肯定了时空的物质性及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不仅如此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2009-01-07 17:33:06

《庄子天下》所载惠施历物十事之一。惠施以此说明宇宙无论从大还是从小或者说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讲都是无限的。在《庄子秋水》篇中,也有关于类似至大至小的问题: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以至大、至细的概念来概括大

灼然宙轮于宇,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  2009-01-07 17:32:16

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提出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相互关系观点。他在《物理小识》卷二中谈到《管子宙合》篇时说:《管子》曰宙合,谓宙全宇也。灼然宙轮于宇,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春夏秋冬之旋轮,即列于五方之旁罗盘,而析几类应,孰能逃哉?宙即古往今来的时间

此花不在你心我  2009-01-07 17:26:39

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唯心主义命题。他在继承孟轲、陆九渊以及佛教禅宗的有关思想基础之上,构造了自己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王守仁认为,人的主观精神,亦即其所谓的心乃是宇宙的本原与本体,天地万物归根到底由心所派生出来的,天下无心外之物。这

道在于器数  2009-01-07 16:43:58

南宋叶適在《水心别集进卷总义》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南宋薛季宣曾说:上形、下形,曰道、曰器。道无形埒,舍器将安适哉?且道非器可名,然不远物,则常存乎形器之内。(《浪语集》卷二十三)叶適进一步发展道常存乎形器之内的思想,明确提出物是天地间
20235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