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之表里无极,宙之端无穷
东汉张衡《灵宪》中提出的时空观命题。张衡《灵宪》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模式。他把宇宙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在这一阶段中,什么也没有,但有“厥中”、“厥外”之分,说明还有空间。可以“如是者永久焉”,说明还有时间。张衡把这一阶段叫做“溟涬”。第二阶段,“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这一阶段叫“庞鸿”。第三阶段,“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内,故平以静。”在天文学上,张衡主张“浑天说”,认为“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晋书·天文志》)所以这里说“天成于外,地定于内”,整个天地就是一个象鸡蛋那样的球体。张衡描述了天球的大小和形状,认为八方之极周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减少一千里,东西加宽一千里。从天到地有八极的一半高,地的深也等于八极的一半。张衡认为这些都可以用“重差钩股”的方法测算出来,“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如果超出了这个界限,人们就不一定知道了,因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在人们观测所不及的地方,存在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宇宙。张衡一方面肯定天球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又认为整个宇宙是无限的,这是对以往有关“宇宙”观念的综合发展。比起以往的“宇宙”观念来,张衡的思想无疑要深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