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下)  2006-11-02 00:00:00

三、浙西贡茶州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 浙西湖、常二州是唐代二个著名的贡茶州,二州所产的顾渚茶、阳羡茶以其质量高、制作精而名满天下。《嘉泰吴兴志》卷 18 《茶》引《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云 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典是邦,僧有献佳茗者

古典诗词传写之误  2006-11-01 00:00:00

王力先生1981年在湖北大学有一个讲演,谈到古音问题,强调要懂平仄,不然就会出错。王先生说:“我记得在二十多年前,有位同志在杭州图书馆里发现了岳飞的一首诗,诗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题目是《池州翠微亭》,是一首七绝:‘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向

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2006-10-31 00:00:00

提要:重新审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特别是其关于纵向的等级制度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性以及本土社会理论的普世性意义。费孝通所讲的差序格局是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

“五四新文化”:现代酷语的星星之火  2006-10-30 00:00:00

现代国家主义和流氓主义拥有一个共同的话语源头。辨认这个源头的工作,已在中国知识界热切地展开,并形成重释、改写和翻案的细小潮流。而我们对20世纪酷语的认知,也应当从那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开始。 已有不少学者指出,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不过是两场截

圣人之后的人生追寻――冯友兰《新世训》的伦理学意义与功能(一  2006-10-27 00:00:00

不同的解读源自于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所形成的不同的理论视野,而且,不同的阅读个体对同一历史文本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从这点来看,在“理解”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获取可能激活文本的理论意义的新的视界。因此,对一个哲学家某部著作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圣人之后的人生追寻――冯友兰《新世训》的伦理学意义与功能(二  2006-10-27 00:00:00

冯友兰在《新世训》绪论中指出,此书又可称“生活方法新论”,为什么叫生活方法?新论之新在何处?生活方法的概念,冯友兰并没有做过说明,在我看来,所谓生活方法,是着重于人在生活中采取妥当适宜的行为,而不是集中在内心的修养。这个出发点和宋明理学家

张立文:儒学三句真言论国学  2006-10-27 00:00:00

《周易》开启了儒学思想,是儒学思想的源头活水。孔子读《周易》曾经“韦编三绝”,把用来穿竹简的绳子翻断数次,可见他在《周易》上所下的功夫,对《周易》做了很深的研究,所以后人把《易传》归于孔子的名下。如果说伏曦作八卦,文王囚羑里作六十四卦,那

刘笑敢:老子之自然与全球伦理  2006-10-27 00:00:00

一 需要与局限 上一个世纪初,章太炎曾提出著名的俱分进化论,认为人类文明之进化“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专举一方,惟言智识进化可尔。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

张立文:佛(禅)学三句真言论"国学"  2006-10-27 00:00:00

过去讲佛教为西来之学,严格来讲并不科学。佛教哲学,自汉代传入中国,经过融会了玄学,到南北朝得到很大的发展,非常兴盛。梁武帝萧衍曾四度舍身为僧,要朝廷用重金赎身。他认为佛教是正道,中国本土的儒道为邪道,故而崇尚佛教,以之为国教,佛教达到很高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一)  2006-10-27 00:00:00

一 谈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其前提是承认在中国古代有“哲学”(的思想),这个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相似点”,或者说中西哲学有它们的普遍性,但中国哲学又有其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殊性。 “哲学”是个译名,它出自日本近代思想家西周对philosophy的翻译。西周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二)  2006-10-27 00:00:00

因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所以中国哲学没有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的“自然之二分” (bifurcation of nature,语出西方现代哲学家怀特海在《自然的概念》中对西方哲学的“自然之二分理论”的批评),亦即不是把世界分成“本体实而不现,现象现而不实”的“两

张立文:"道家"三句真言论"国学"  2006-10-26 00:00:00

大家知道,道家思想是从《周易》以坤卦为首卦,从《归藏》而来的,是黄老说。道家是讲逍遥,看《虚无论》和《逍遥游》,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它可以把你思想带到宇宙之边去遨游,在这样伟大的空间中,人尽管渺小,但也是四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从此而看,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