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  2006-10-19 00:00:00

非常高兴到师大来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作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我将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发现和古代研究;二、最新的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在观点方面的影响;三、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方法方面的影响。我想

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2006-10-19 00:00:00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

文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 -与余秋雨商榷  2006-10-19 00:00:00

今日读到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中吗》,文中论证了“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的时弊,又表达了“在今后,文化交流主要不是以国家话语、行政活动的方式,而是以有魅力的桥梁式人物为中心来开展

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  2006-10-19 00:00:00

非常高兴到师大来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作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我将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发现和古代研究;二、最新的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在观点方面的影响;三、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方法方面的影响。我想

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2006-10-19 00:00:00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

文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 -与余秋雨商榷  2006-10-19 00:00:00

今日读到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中吗》,文中论证了“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的时弊,又表达了“在今后,文化交流主要不是以国家话语、行政活动的方式,而是以有魅力的桥梁式人物为中心来开展

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  2006-10-19 00:00:00

非常高兴到师大来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作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我将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发现和古代研究;二、最新的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在观点方面的影响;三、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方法方面的影响。我想

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2006-10-19 00:00:00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

吴林伯先生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追求---兼评《文心雕龙义疏》  2006-10-18 00:00:00

吴林伯先生, 1916年生,湖北宜都人,马一浮先生亲教弟子,曾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文科主任,上海育才中学国文教员,中华教育社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宜昌师范专

大学教授和知识分子的区别:人文科学被踢出大学校园后的遭遇  2006-10-18 00:00:00

如果大学教授是在庄稼地上耕作的农夫,知识分子就是跨越很多庄稼地追捕猎物的猎人,谁是丢掉工作的人呢? 越来越多的大学如今采取了市场模式,不是教学生传统上必须掌握的东西,而是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人文学科越来越多地被排挤出课程表。最近哈佛杂志(

李春青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  2006-10-18 00:00:00

一 在传统社会中,人类精神总是呈现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二重变奏。意识形态是为社会既定秩序提供合法性依据的观念体系,它以各种方式来证明当下现存的社会秩序具有永恒性,即使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克服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是使

吴林伯先生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追求---兼评《文心雕龙义疏》  2006-10-18 00:00:00

吴林伯先生, 1916年生,湖北宜都人,马一浮先生亲教弟子,曾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文科主任,上海育才中学国文教员,中华教育社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宜昌师范专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