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大学应该贡献的是精神贵族
来源:other  作者:剑气如虹  点击:次  时间:2009-09-12 21:36于哲学网发表

         5月9日,首届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论坛”在复旦大学拉开帷幕,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在校长对话环节发表了精彩演讲,新民网进行了全程独家网络视频直播。

  秦绍德表示,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对GDP的贡献率,也不是生产出多少科学论文,而是培养一代又一代能推动社会前进的人。

  笔者非常赞同秦绍德的这个观点,大学的确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社会上则一直有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在具体工作中,我国大学的教育一直是以服务政治为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奉行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大学教育的方针就是: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残酷的阶级斗争、空洞的政治理论、基本的劳动技能,占据了大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大学教育的目的又成了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为主。许多大学就把培养了多少博士、硕士,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了多少年来科研成果、出了多少省部级官员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日益严重,许多大学公开提出大学教学要与市场接轨,要与就业挂钩,是社会上什么行业吃重就开设什么专业,什么人才走俏就培养什么人才。有的大学完全变成了职业培训所,就业指导站。

  应该说,这相对于那种残酷的阶级斗争、空洞的政治理论、基本的劳动技能的大学教育,已经是有了大大的进步。但是,这总让人感到我们的大学教育有些缺失,不是那种让人向往、令人憧憬的大学教育。事实上,有些专业知识高深,业务能力很强的大学生却没有丰满的人格、没有健康的心理,一遭挫折、一遇困难就出问题。大学生跳楼的、卧轨的、凶杀的新闻也经常见这于媒体。甚至于多次出现马加爵之类的凶徒。让人不胜唏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仅需要满足吃、穿、用、住、行等物质方面的要求,还需要满足科学创造、文艺欣赏、人际交往等各种精神需要。所以,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学就承担了培养创造精神财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人才的重任。也正因为如此,大学就成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家园,是全体公民向往的圣殿。大学生也就被人称之为天之骄子。所以,大学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正如秦绍德所说的那样:“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只见才,不见人’,只有专业没有素养。”大学应该是以培养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各项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应该是性格丰满、心理健康、学识全面、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目光深远、胸襟开阔、历史传承意识较强的风雅饱学之士;应该是能够引领时代潮流,成为社会中坚,、各项全面发展、能为道德楷模的精神贵族。而不仅是会搞科研、会写论文、会当干部的实用型人才。

  我们的大学如果真正成了培养精神贵族的殿堂,培养了一大批性格丰满、心理健康、学识全面、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目光深远、胸襟开阔历史传承意识较强的风雅饱学之士,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有素养,才会更加和谐,才会更有希望,也才会更加令人向往。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