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读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看到第二十一出《谒遇》处,僧人唱道:“一领破袈裟,香山岙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接着道白:“小僧广州府香山岙多宝寺一个住持……”觉得“香山岙里巴”五个字怪怪的,实在有些费解。后来,看了徐朔方先生《牡丹亭》校注,得知原来说的是香山岙耶稣会的教堂三巴寺。“巴”,指寺庙。到了1987年,费成康先生在《读书》杂志上撰文指出,上述解释似是而非,“巴”系葡萄牙文音译,词义是“神父”。开头两句话,是僧人上场自报家门。古代戏剧中一个人物首次登场时,例需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了。 这是关于“巴”字的解释。那么,“香山岙”又在哪里呢?此词在《牡丹亭》中凡二见,另一处是第六出《怅眺》中:“今秋任满,例于香山岙多宝寺中赛宝”。《牡丹亭》校注中说,在“今广东省中山县境内”,并引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举人“卢廷龙请尽逐香山岙夷,仍归濠境故地”。“濠境”即今澳门。 那么,汤显祖又何以在剧作中写到澳门呢?这就要说到他的“澳门之旅”了。汤显祖,江西省临川县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十一岁中举,三十四岁中进士。在留都南京,先是做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后升任礼部主事。《明史》有传,谓其“意气慷慨”,“蹭蹬穷老”,颇能概括其个性与生平。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朝政,抨击宰辅张居正与申时行,极言诸臣欺蔽误国,营私舞弊。对他的大胆放言,指斥时政,万历皇帝震怒异常,当即以“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罪名,把他贬到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典史。 这样,他先是从南京沿江南下,返回家乡临川,然后再从临川继续南行,前往贬谪场所。途经广州时,顺便乘船出珠江口,游览了澳门,其时大约在1591年圣诞节前后。这座与中国内陆风格迥异的欧洲式的小城,“碧眼愁胡”的外国商人和“花面蛮姬”—— 葡萄牙姑娘,还有市场上精美无比的宝石、香料、珍珠、象牙制品、丝织品等宝物,以及市声喧哗、人头攒动的展宝、赛宝、购宝场景,都使他大开了眼界,增广了见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汤显祖在澳门的时间不长,尔后,便经由开平、阳江,登舟入海,再赶到徐闻县就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汤显祖所见的“三巴寺”与后来说的“三巴寺”并非一码事。现在,澳门的大三巴牌坊所在的“三巴寺”,奠基于1602年(万历三十年),全部完工还要更晚。汤显祖见到的“三巴寺”,应为圣保禄教堂(但也不是位于今日大三巴牌坊处的圣保禄教堂),据说,那是一座“以木板和砖盖成的仓房型”的建筑,其地在澳门城中心,与后建的大三巴牌坊处的圣保禄教堂并不在一个地方。再者,尽管汤显祖在一些剧作中,多有毁僧谤道之语,对于佛学他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曾宣示过“三教合一”的主张。在《牡丹亭》中,他故意把澳门天主教说成佛教,洋教堂变为寺庙。 这次不平凡的旅行,使汤显祖成为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最早到过澳门的人,而且,留下了四首七言绝句,成为直接反映明万历年间澳门历史及社会生活的生动的史料。四首诗中一、二首,题为《听香山译者》。“香山”即指“香山岙”,“译者”今称翻译,当时叫通事。由于“译者”为中国人,因此,诗人得以向他询问了许多澳门的情况。其二云:“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大意是,娇媚如花的葡国少女,衣裳上喷洒着蔷薇露水,她的美丽的面容宛如西海边上刚升起来的月亮,口中有香气喷出,使人联想起爪哇国张尾放香的倒挂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不乏对于美艳少女的描绘,但像这种夸张而奇特的写法,还不多见,显现了剧作家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无疑这也是描写西洋婀娜少女诗中最早的一首。 第三首为《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不绝如丝戏海龙,大鱼春涨吐芙蓉。千金一片浑闲事,愿得为云护九重。”明朝宫廷对龙涎香以及沉香、降香、海漆诸香等海外香料需求量甚大,在澳门购求香料成了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千金一片”,说明香料的贵重。“香山验香所” 应是朝廷设在澳门负责检验香料质地的一个专门机构。第四首《香塞贾胡》,写在澳门居留的葡国商人:“不住田园不树桑,琅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他们(贾胡)穿着华丽的衣裳,佩戴着贵重珠玉,不事农桑,专以贸易为生。上述有些内容,在《牡丹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据汤显祖自称,《牡丹亭》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当时还在江西遂昌县知县任上,距其游历澳门已过去七年时间。我们知道,此剧许多情节取自宋人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但《谒遇》以及《怅眺》两出戏文中有关香山岙的情节,却是他依据亲身所见所闻有意识地后加进去的。汤显祖生当明朝日益腐朽没落的时期,亲眼目睹了嘉靖皇帝服丹求仙、大兴土木,万历皇帝直接派遣亲信宦官开矿、征税,无情搜刮等种种荒淫无度的糜烂生活。通过描写宫廷不惜挖空国库去采购海外珠宝,曲折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的行径,赋予这部爱情剧作以深刻的政治内容。另外,《谒遇》中,柳梦梅(生)与钦差大人(净)的对话,也颇有深意: (生)禀问老大人,这宝来路多远? (净)有远三万里的,至少也有一万多程。 (生)这般远,可是飞来,走来? (净)哪有飞走而至之理!都因朝廷重价购求,自来贡献。 (生)老大人,这宝物蠢尔无知,三万里之外,尚然无足而至;生员柳梦梅,满胸奇异,到长安三千里之近,倒无一人购取,有脚不能飞! 几句问答,把封建朝廷爱“蠢尔无知”的珠玉如性命、弃“满胸奇异”的人才如敝屣的真相,彰显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