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年代”史:历史学研究的新视野  2007-06-05 00:00:00

从某一重要年份展开对历史的研究,是历史学研究中的一种独特方法。学界非常熟悉的《万历十五年》,是著名华裔学者黄仁宇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堪称从一个重要的具体年份切入,但却以“大历史观”的广阔视野探讨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在发展演变之因果关系的经典

红楼新解:宝钗教画的险心与黛玉教诗的雅意(上)  2007-06-04 00:00:00

讲义提要: 宝钗用申韩之道教画,黛玉用孔孟思想教诗。虽然两个人的学生香菱进步比惜春更显著,但曹雪芹认为两种教学理念本身不相上下、优劣互现,需兼取二者之长方可组成合乎人性的教育理念。钗、黛二人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邪恶与正义较量的过程。黛玉试图通

红楼新解:宝钗教画的险心与黛玉教诗的雅意(下)  2007-06-04 00:00:00

三、人性化教育的成败掌握在学生手中 尽管宝钗与黛玉两位老师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香菱和惜春两位学生却存在着明显的好坏。我们应当看到,在香菱、惜春学习的过程中实际都受到了钗、黛两个人的影响,一主一辅。香菱学诗时有宝钗在背后拆台,惜春学画时又有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一)  2007-06-04 00:00:00

“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健将们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然而如同历史上的一切思想家和思潮一样,其历史限制也是无可避免的。本文试图检讨一下启蒙思想家对待传统文化的偏颇与缺失,不当之处,尚祈专家指教。 一、单线进化与新旧二分 “五四”健将们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二)  2007-06-04 00:00:00

二、科学至上与人文萎缩 晚清维新派和革命派思想家已经把西方科学由技、器的层面提升到道、理的层面,使之成为普遍的形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五四启蒙思想家的科学主义也是循此而来。 1923 年发生的科玄论战,要害是科学能不能代替哲学本体论,能不能代替民族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三)  2007-06-04 00:00:00

三、开发传统与创造转化 五四本来就是多元主义的时代,除主流思潮外,尚有不少非主流思潮作为补充。五四不是只有一个传统,不是只有一种思潮,而是有着交叉互动的不同思潮和传统。 [21] 具体到个别人物如杜亚泉(伧父)、梁漱溟等,都很难用保守主义或传统主

中国哲学的精神  2007-06-04 00:00:00

哲学、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精神的基本定义 哲学不是看书可以学到,实际上是一门要心灵交集才能学到的。哲学对于一个学哲学的人来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什么是哲学,一百个哲学家,可能有一百种理解。哲学作为一个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不好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

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的变化  2007-06-04 00:00:00

众所周知,市民与通俗小说的崛起联在一起,但是这其实是一个假设,到底是怎样联系的,还是有许多具体情况需要论证。城市在中国是古已有之,战国时期的城市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市民的存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通俗小说却似乎要到唐代以至北宋方才崛起。

国学概论(一)——为什么学国学  2007-06-01 00:00:00

今天准备给大家讲三个问题,一、为什么学国学,二、国学包括哪些内容,三、国学的核心价值。 一、 为什么学国学 去年五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一次《国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学术研讨会,人大校长纪宝成在闭幕式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为什么要发展国

“丧家狗”:隐士眼中的孔子  2007-06-01 00:00:00

最近,李零的《 “ 丧家狗 ”—— 我读〈论语〉》确实很火很热,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盗版盗印的书。平常很少逛商店的我,因为 6 月 1 日要到法国访学一个月,前天到商店买了一件衣服,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人推着车卖书,其中有李零的这本书,我看定价是 48 元,

中国当代史学全批判  2007-06-01 00:00:00

当下今日的中国史学被 “ 科学主义 ” (非 “ 科学 ” 本身)所毒害不是一天两天了, “ 结构 ”“ 量化 ”“ 趋势 ”“ 规律 ” 的僵化表述使大多数中国史学作品活像一些毫无人文血色的贫血婴儿。 把 " 感觉主义 " 和严肃刻板的追求 " 真实 " 的史学连在一

鲁迅的国学观(上)  2007-05-31 00:00:00

主持人 ( 王玮光明日报记者 ): 在今天中国文化复兴的背景下谈论鲁迅的国学观 , 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当年鲁迅对传统文化采取的是批判的态度。快一个世纪过去了 ,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鲁迅的批判 ? 有没有偏颇之处 ? 我们还知道 , 鲁迅没有媚骨 , 那么他的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