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袁枚会吃,斯人也而有《随园食单》  2007-06-19 00:00:00

吃是一种享受,会吃,是一门学问,而提起笔来写吃,写得令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口舌生香,那才是作为一个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袁枚( 1716-1797 ),清乾隆年间江左三才子之一,一个绝对的享乐主义者,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美食主义者。他极其会吃,善吃,能吃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2007-06-19 00:00:00

当今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国学热”,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兴起的这股“国学热”?换句话说,为什么在当前的中国,“国学热”能够兴起?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当前“国学热”的兴起。 ■ 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这次

西晋治世为何昙花一现  2007-06-19 00:00:00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曹魏以来推行的门阀世族是西晋迅速沦为乱世的罪魁祸首。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致使西晋的人才屈指可数,寥若星辰。 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八、九十年来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全国之后,西

《红楼梦》中的“新闻” 且看曹公翻覆手  2007-06-19 00:00:00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清朝康、雍、乾时代的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 60 年之久。据史载,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新闻传播活动已经比较发达。清朝入关后,参考明代官报发行体制,继续在全国范围

荣格与胡适对《易经》的歧见  2007-06-19 00:00:00

在西方的心理学大师中,荣格( C.G.Jung )是对中国文化最情有独锺者,他对《易经》给予极高的评价,曾说“《易经》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心灵;几千年中国伟大智者的共同倾注,历久而弥新,仍然对理解它的人,展现着无穷的意义和无限的启迪。”当他隐居

一分为三看《三国》  2007-06-18 00:00:00

《三国演义》中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例如:在统一之前,最后收拾河山的君主将是三股势力中的哪一位? 君主的三种类型 曹操雄才大略,平定北方,虎视天下,但在他内心深处却有“无名”的焦虑。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上溯两代便无枝可依。因而曹操自

“洁妇”与《烈女传》  2007-06-15 00:00:00

“秋胡”故事原型,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桑女受辱”之事,后经刘向整理而编入《列女传》。故事内容是:“鲁秋胡子”新婚五日,即“宦于陈”,而“五年乃归”,道逢妻子采桑,因不识而戏之,遭拒。后归家。其妻“洁妇”羞愧悲愤,“耻夫无义”,遂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2007-06-15 00:00:00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和平、和谐。 中华文明植根于东亚大陆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热爱和平。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和”的观念在经典中多次出现,《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十二章)这是从

百世兵经 文化元典  2007-06-15 00:00:00

就黄河三角洲文化而言,兵学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然而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组成部分,《孙子兵法》的横空出世,便远远超出了地域文化的范围。兵圣孙武的故里,位于黄河三角洲的腹地——今山东惠民县境内。黄河三角洲文化,是孕育《孙子兵法》的摇篮;而《孙

季羡林谈东学西渐与“东化”  2007-06-15 00:00:00

最近,我的学生蔡德贵告诉我,青岛大学学报《东方论坛》准备开设一个新的栏目“东学西渐”,并转达该学报杂 志社社长冯国荣教授的意见,请我写一篇文章,我很高兴。我觉得这个栏目开得好,开得适逢其时。 我一向特别重视文化交流的问题,既主张拿来主义,也

从中、庸到《中庸》  2007-06-15 00:00:00

中庸,朱熹的解释是,“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章句集注》)中,不偏不倚、无过又无不及。但不偏不倚总得有个准绳。按朱熹的思想,这准绳当然是理:于理不偏,于理无过也无不及。但他的注释并未明说。于是,不思之人于此望文

中国古代台谏政治的一些借鉴  2007-06-15 00:00:00

史学界已有许多论著专门讨论中国古代的台谏政治,本文只拟从借鉴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中国古代政治,特别从秦汉以来,总的说来,是向着加强君主专制的方向和轨道演变的。但决不是说,皇帝的权力就总是不受任何制约。无论是古人政治经验的积累,还是儒家思想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