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江西的游击苦战――文天祥的最后努力  2007-10-15 00:00:00

文天祥到福州后,本来提出要回温州组织舟师,由海道而进收复两浙。陈宜中不同意,文天祥只得作罢。陈宜中的想法,是放弃温州,把大本营全移至闽地,欲依靠张世杰收复两浙以自洗其先前弃都亡命之罪。出于这种私心,他当然不想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文天祥立功。于

二十四史的荣耀与悲哀  2007-10-15 00:00:00

《史记》侧身“二十四史”,这既是二十四史的荣耀,也是二十四史的悲哀。司马迁无所依傍,突发高声,在中国历史的起点处树立起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标高,后人只能仰望而无法超越。同时,《史记》也是作者以伤残之躯抒发孤愤之作,读《史记》,我们随时能在

再谈“阿房宫”的读音――兼谈学术研究的“庙堂”与“江湖”走向  2007-10-12 00:00:00

最近读到光明观察上的关于“阿房宫”一词读音的讨论,讨论主要是在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王晓熊和网友直言了之间进行的。直言了先生三次“直言”王晓熊的无知与卖弄,更在自己的博客中发文,“直言”“如今博士生不如以前中学生”(《补底抽新――从阿房念

三十而立:传统流变与当代诠释  2007-10-12 00:00:00

严辉文先生提出的“‘三十而立’立什么”(见9月6日国学版)的问题,确实是很值得讨论的。 古人在长期的经学诠释活动中,提出了多种对于孔子“三十而立”之“立”究竟何所指的具体解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体可以归结为“立于学”、“立于礼”与“立于道”三

《论语》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涨落  2007-10-12 00:00:00

一、今文学派统治下的《论语》 原始儒学有些迂阔,因此孔子栖栖一生,不为世所用,与其学缺少实践性品格有关。战国末,七雄纷争,越演越烈,各个学派要想有出路、为世所用都要加强实践性,以供统治者采撷。儒学也分离为对立的两大派,孟子一派,荀子一派,两

鲁迅不理解诸葛亮——赤壁之战的魅力何在?  2007-10-12 00:00:00

由于电视剧的带动,《三国演义》着实热闹了一阵,录像带的销路空前。但是电视剧的欣赏代替不了文学的解读,文学和影视虽有其共同的属性,却也有其互相矛盾的特性。要真正理解《三国演义》,还得阅读原文。说实在的,要在艺术上理解《三国演义》并不是一件很

难道归来尽列侯?——田横五百壮士的随想  2007-10-12 00:00:00

楚汉相争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时最光彩夺目的明星人物无非是项羽和刘邦了,前者亲手埋葬了秦帝国,后者则建立了帝祚久长的汉帝国。除了项羽刘邦这样的帝王级历史明星,萧何、张良、韩信、英布、范赠等一干文臣武将也在历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然而司马迁的《

张鷟的《朝野佥载》与《龙筋凤髓判》  2007-10-12 00:00:00

洪迈在《容斋续笔》卷十二中提到唐张鷟的《龙筋凤髓判》一书,而且没说一句好话:“纯是当时文格,全类俳体,但知堆垛故事,而于蔽罪议法处不能深切,殆是无一篇可读,一联可味。” 当时不仅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过《龙筋凤髓判》一书。不过,书架上放着张鷟的

生离死别——马瑞芳读才女之十二  2007-10-12 00:00:00

岳飞《满江红》有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耻”即宋钦宗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虏走,蔑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的奇耻大辱。这一年,北宋灭亡,宋高宗在南京即皇帝位,史称南宋。 北宋灭亡同一年,赵明诚之母郭氏在金陵病

浅谈扬雄方言研究后继乏人的原因  2007-10-11 00:00:00

西汉末年,扬雄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性的方言调查:调查对象有到京城来的官吏、贡举的孝廉和轮流守卫京城的士兵。调查研究工作持续了二十七年,后写成《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共十五卷,当时的人就誉之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  2007-10-09 00:00:00

【内容提要】19世纪中叶诞生的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

武则天的年号是怎么起的?  2007-10-09 00:00:00

武则天的年号挺多。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的有4个,正经八摆当了大周皇帝后有13个。这么多年号,武则天都是怎么起的呢? 先看第一个年号:光宅 这是武则天临朝称制第一年起的第一个年号。这个年号起的十分有趣儿,给人的感觉好比一个土财主搬进了大房子,那种喜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