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国学术黄金时代的夭折——中国历史上最不幸事件之一  2007-09-18 00:00:00

一,中国学术黄金时代是夭折,还是寿终正寝? 有人认为,百家争鸣的学术黄金时期在战国后期已经显出弱势,似乎东方人成就最高也只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因而把罪过都归之于秦始皇帝嬴政是不公平的。按这种说法,即使有个好的环境,学术黄金时代也要在230BC前后

浅白背后的情感——聂夷中的几首咏农诗  2007-09-18 00:00:00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少有中国人不知道的名诗。不过,一直不大喜欢这首诗。一是以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经验,觉得诗句中的“日当午”三字有些假。“锄禾”不是一种什么赶时令的活,田中禾苗中的杂草锄不锄,锄一遍还是

丑陋而可爱的猪八戒——文学馆系列讲座(上)  2007-09-18 00:00:00

在开讲这个题目之前,我想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就是在《西游记》的人物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中,你最喜欢谁?沙和尚估计威信不高,肯定选不上的,我就独裁了,不让他担任候选人了。请大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真正意愿选举,不要受今天讲座题目的影响。 但是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乱世红颜蔡文姬的一生  2007-09-18 00:00:00

几年前,在欧洲出土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葬的是一个古代日耳曼女郎。根据出土墓碑的记载,女郎死得时候很年轻,她可以说是殉了自己的爱情。她喜欢一位勇敢壮实的猎人,地主的儿子却霸占了她。后来,地主的儿子随军出征,失去了音信,别人都认为地主的儿子已经

“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  2007-09-18 00:00:00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造成“断裂”的说法,在三个层面上都存在着问题:第一,这种说法把儒家这百家中的一家当作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第二,这种说法把“三纲”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当作了儒家学说的全盘;第三

神仙的能力范围之外——慢慢挖封神之七  2007-09-17 00:00:00

浪漫的小纣在女娲宫被美丽的女娲拔动了心弦,提笔在墙上写下了超越时代的美丽诗句。在这儿需要说明的是,商朝已经有了原始的毛笔,后世蒙括做的不过是改进它而己,而小纣的那首诗的确的超越了几千年的作品,商朝哪来的七言诗?由是可见爱情的伟大,区区时空

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4)  2007-09-17 00:00:00

好,下面我们就讲杜甫的几首诗来做一个证实。第一首我们讲杜甫的五言律诗《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是一个姓房的军官,他常常到西域去打仗,而西域是出产

儒家思想对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  2007-09-17 00:00:00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乃至其他领域取得了正统地位,儒家先贤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在反复诠释中被不断丰富和完善。尽管长期以来,儒、释、道之间共存互补,但儒家独以其内圣外王、经世致用的

《左传》疑义新证(四)  2007-09-17 00:00:00

美而艳 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杜预曰:“色美曰艳。”(《十三经注疏》第1740页。)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十三经注疏》第1740页。)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

儒学与当今全球性三大难题  2007-09-17 00:00:00

要了解儒学对当代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先得了解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什么要解决的问题,而儒学能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那么,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有哪些呢?我认为,归纳起来有三大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目前人与自然

巫山神女:一种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  2007-09-17 00:00:00

一、问题的提出 毫无疑问,“巫山神女”及其衍生的“云雨”意象,已成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自宋玉在《高唐》、《神女》二赋中塑造出“巫山神女”这一形象以后,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词语如“朝云暮雨”、“行云行雨”、“云雨”、“巫山”、“巫阳”、

元朝皇帝空前恩宠的“汉臣”  2007-09-17 00:00:00

元朝开国,趾高气扬的蒙古人以征服者自居,他们成功地打了天下,却不懂如何治理。定鼎中原之后,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极力推动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跑马占地,荒废农桑。甚至还流传一个极为蹩脚的政策,把臣民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蒙古族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