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讲这个题目之前,我想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就是在《西游记》的人物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中,你最喜欢谁?沙和尚估计威信不高,肯定选不上的,我就独裁了,不让他担任候选人了。请大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真正意愿选举,不要受今天讲座题目的影响。 但是,如果在20世纪50——70年代调查,孙悟空不仅得票最高,而且必定遥遥领先。因为“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需要“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孙悟空斗争精神强嘛。 一,小说的两个基本元素,决定了猪八戒必不可少 伟大的艺术作品必定创造出了卓越的艺术典型,他们通常是不可重复的。《汉姆雷特》、《唐吉珂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阿Q正传》中的阿Q等都是这样。孙悟空和猪八戒从外貌到个性都具有不可重复性。 猪八戒有许多缺点,赖惰,贪吃,自私,有时还耍赖,二十四回第一个将人参果囫囵吞咽下肚,不知其味“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所引原文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5月北京第二版)吃了,却不知其味,以至于后来“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竟成为歇后语。每次遇到神妖灾难,猪八戒常常没有信心,说泄气话。有时候还要给孙悟空使点坏,孙悟空去设法营救,他常说师兄自己脱身走了,二十六回,孙悟空去海上仙山寻求将人参果树起死回生之方时猪八戒就这么说。猪八戒毛病这么多,而且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出现最晚,可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艺术形象,这个现象很值得从美学、文艺心理学和创作理论上进行研究。 现存最早的南宋(1127____1279)《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猴行者”,也是生长于花果山的猴王,铜头铁额,寿命很长,“九度见黄河清”,“历过世代万千”,“知天上地府事”。他化身“白衣秀才”,一路保护唐僧,降魔伏妖。路上遇到一个女妖,猴行者就钻进她的肚皮里去。唐僧的性格有时很胆小、懦弱,有时又很坚强,不畏艰险。不过主角还是唐僧,还不是猴行者。当时去取经的连唐僧是七人,没有姓名,其中有“深沙神”,后来演变为沙和尚。猪八戒还没有出现,有明显的过渡性。为什么后来变成师徒四人而不是原来的七人?因为长篇小说的重要人物多带有贯穿性,人物过多,有些人就会无事可做,无戏可演。孙悟空心气很高,他主要承担保卫工作,力气活自然是不干的。那么谁干呢,只有猪八戒。光他一人不够,何况有时还要偷懒,所以深沙神依然不可少,于是就有了沙僧。总之,人太少了不行,太多了写起来麻烦,有些人可能就会无事可做,必需要给他安排情节,所以四个人正好。这就是为什么玄奘徒弟只有三人的缘故,比原来高昌国王曲文泰给他的徒弟四人马夫等25人少多了,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七人(连唐僧)也少。而且分工明确,个性鲜明。 猪八戒出现是最晚的,但是猪八戒最终成为《西游记》中与孙悟空并列的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这里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第一,主角由玄奘成为孙悟空;第二,大受欢迎的猪八戒最晚才出现。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变化? 这是因为小说需要两个基本元素,缺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小说的阅读效果。《西游记》是在民间说书和戏曲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的,是小说。无论是作为戏曲还是小说,为了适应观众或读者的审美需求,它必需具备基本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要有非常吸引人的故事。 历史上的玄奘西天取经故事非常动人。不过光是玄奘出逃,高昌王硬留,克服自然条件艰苦带来的困难,这些内容不太多,还不能让听说书的群众连续听好些日子,不足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最重要的是不会太好听好看。因为和尚要六根(人身之眼、耳、鼻、舌、身、意)清净,而且与世无争,所以不可能与外界产生出许多矛盾冲突来。玄奘在印度十几年,学习和讲经,虽然也有许多动人的事迹,毕竟记载简单,人们对印度太陌生,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太不了解,没法讲和写。我们看《西游记》里的许多西域的故事,环境却是一派中原景象,甚至江南风光,而且人物话语和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的。因为那些说书人都是河南人或者江浙一带的人。所以光说光写玄奘的故事不行,于是就要有妖魔鬼怪。而玄奘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佛学大师,不能戏说,或者说古人还缺乏今人的胆量和观念,不知道可以戏说,连康熙皇帝都可以为了救百姓于水火而微服私访深入匪窟,几次差一点送掉老命。雍正皇帝自己都说武功很不怎么样,但是在不止一部电视剧里武艺高强,所向无敌。总之,宋元明代的说书人和作家吴承恩没有想到索性将唐僧写成神通广大,为了解决故事性强这个第一需要,于是就出现了孙悟空。可是光有孙悟空还不行,这就涉及到说书或者小说的第二个因素: 二是小说要有爱情。 小说不仅要有精彩曲折的故事,而且还要有爱情戏。这样才好看,节奏有张有弛,否则老是紧张,看着也累。古今中外的小说,影视剧,无不如此。从国外历演不衰的间谍片007到中国的DA师、《突出重围》,战争片没有爱情就很难突出重围。“战争让女人走开”是可以的,但是战争片不能让女人走开,否则就会影响票房,降低收视率。反正拍电影、电视不死人,要有感情戏才好看。虽然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作品写到和尚、或西方的教士道士好色,比如现在还在戏曲舞台上演出的《秋江》和《双下山》;西方也有写教士好色的名著,比如薄加丘的《十日谈》。但是玄奘不是一般和尚,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高僧,这样具有神圣意义的形象是不能戏说的。所以《西游记》中的唐僧就不能谈情说爱。只能有许多女妖来引诱他,甚至神佛化为美女考验他。唐僧必须而且必定每次都坚定不移,但是老是坚定不移就不好看,于是就得安排一个经不起考验的角色,而且还得屡屡不经考验,这个活孙悟空不能干,他如果爱上哪个美丽多情的女妖了,中途离队,自己享受爱情去了,那唐僧再遇到妖魔鬼怪就没有人保护了,所以这个角色只能由猪八戒来承担。 我们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出现早晚和位置的变化可以看出,那些说话艺人和戏曲艺人,逐渐认识到“爱情”元素和戏剧性元素对观众和听众的重要性,对艺术效果的重要性,这种创作变化归根结底是出于文化市场需要,于是故事和人物形象逐步丰富起来。 三喜剧效果决定了猪八戒的特点 那么为什么要让猪八戒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呢?漂亮点,勤快点,老实点,记性好点,行不行? 我们读《西游记》时在猪八戒身上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矛盾现象:猪八戒长得极为丑陋,外形猪脑袋、猪身子,也就算是个直立猪罢了。虽然能够说话,可有时候说的话很不像话。猪八戒身上毛病极多,嘴馋贪吃,时不时还要偷个懒,有些笨拙,所以孙悟空老是叫他“呆子”,猪八戒有时候要打个小报告,给孙悟空使点子坏,而且简直屡教不改。按说猪八戒里外都不怎么样。奇怪的是,几乎从未听说过有人讨厌他,相反还都挺喜欢。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去研究一番。 (一)猪八戒身上的缺点都不大严重,都属于小毛小病,借用一句套话,没法“上纲上线” 三十二回让他去巡山,猪八戒偷懒,睡觉,对着三块桌面大的青石,权且当作唐僧、沙僧和孙悟空,编瞎话,妙的是他一路走一路还温习,都有猪的笨拙特点。 再比如猪八戒攒私房钱,当然是不应该的,这可是设立小金库,应予查处。可是一查,还真不好“处”。七十六回他被迫承认时交代:“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我食肠大,衬钱(零花钱)比他们略多些儿(本来就是给他的),我拿了攒在这里(所以他只是没有上缴,不是贪污公款,性质不一样),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五钱就是半两,也就是一吊,也叫一贯,也就相当于如今三两百块钱,性质不严重,要是到派出所报案,顶多登个记了事)。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吧。”后来孙悟空救出唐僧,说了这次事件的前前后后,其中显然说到了他误以为师父死了又要散伙和攒私房钱的事,猪八戒“惭愧不胜,在坡前晾晒衣服”,犯了错误,知道惭愧就好,还是好同志嘛,比那些在台上做报告,说咱们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奉公自己却贪污腐败的强得多。 猪八戒有时候还给孙悟空使点小坏,如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的第二次,唐僧又要撵走孙悟空,他说,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有一件不能相应。猪八戒就说他要分行李,尽捣乱。其实孙悟空是说,师父若不要我了,就把我头上的紧箍咒给去了。可是唐僧不会。后来猪八戒见白骨精变成老翁来了,就说,师兄打死了他女儿、老婆,现在准是老头来了,要是告到官府,孙悟空跑了,只能咱们三个顶缸。猪八戒确实比较自私,遇事先想到自己。猪八戒在旁边“唆嘴”,说孙悟空打死了三个人,“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眼目呢。”这是因为猪八戒缺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能识别妖魔真相。套用过去流行的一个术语来说,属于“受蒙蔽的群众”,对他基本上是个教育问题。孙悟空对这个政策掌握得比较好。 猪八戒有的毛病也是事出有因。三十八回写到,猪八戒屡屡得逞,与唐僧偏向他有关。对此孙悟空也多次表示不满,七十六回就对唐僧说:“师父也忒护短,忒偏心!”猪八戒有时捉弄孙悟空,给他使坏,是因为他偷懒等原因,被孙悟空戏弄之故。所以他想报复。三十八回很典型。背着国王尸体的猪八戒“心中暗恼,算计要恨报行者,道:‘这猴子捉弄我,我到寺里也捉弄他捉弄,撺唆师父,只说他医得活;医不活,教师父念紧箍儿咒,把这猴子的脑浆勒出来,方称我心!’”再一想,孙悟空找阎王讨了灵魂回来就医活了,就说他在阳间就能医活。猪八戒也很幽默,说那国王的尸体是“行者的外公”。孙悟空也想出法子来捉弄他,自己去三十三天之上找太上老君要九转还魂丹,要一个“举哀人看着”尸体哭才行,而且要嚎啕大哭。猪八戒知道这是孙悟空捉弄自己,也不生气,还故意出洋相,当场表演哭丧。读者、听众愿意有乐子,有娱乐需要。 (二)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看他的笑话中往往看见了自己或自己熟悉者的影子,觉得亲切,自然。 三十八回孙悟空怕万一斗不过那个假的乌鸡国王,让猪八戒和他一起去偷那假乌鸡国王的宝贝,猪八戒答应了,提出偷来后不分,给他,以便到了没辙的时候好换斋吃(所以我们要注意到这个性质,是为了‘没辙’时吃得饱些,不是为了贪图享受,更不是要当百万富翁)。而且井龙王让他将国王尸体驮出井来,猪八戒要钱,“没钱,不驮!”猪八戒牢骚也多。孙悟空说“老孙只要图名,哪里图甚宝贝,就与你罢便了。”所以猪八戒身上更多的是小市民的影子,而孙悟空看重的是名声,名誉,身上的傲气中有文人的气节和傲骨,反映了作者和某些品格高洁的文人的心理和操守。 猪八戒虽然总的说来笨些,也有比孙悟空还聪明的时候。三十九回假乌鸡国王变作唐僧,孙悟空认不出来,没辙了,就是猪八戒想出办法来的,让两个唐僧念紧箍咒,于是那个不会念的就暴露了。这就应了一句老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普通人在猪八戒的这些表现上也会受到鼓舞。猪八戒的艺术形象也显得层次丰富了一些。 猪八戒动不动就说散伙,虽然有他不坚定的一面,也有他随口乱说的毛病。猪是不大安静的,这个特点实际上是猪老是“哼哼”的生活化,人格化。四十回红孩儿吹风卷走了唐僧,孙悟空说咱们干脆散了算了,猪八戒就说,“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结果沙僧反对,说了一通道理,孙悟空表示赞同,“奈何师父不听人说……,每每不听我说,故我心懒意灰。”问八戒怎么办,猪八戒说:“我才自失口乱说了几句,其实也不该散。”猪八戒属于那种很随意的人,心血来潮,张嘴就是一句什么不合适的话,来得快,改得也快。这是读者都不讨厌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猪八戒虽然有时候会说个瞎话,打个小报告,不过都是小毛病,顶多是让师父唐僧念一会紧箍咒,让孙悟空受点子罪,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品质性问题。孙悟空也批评猪八戒“你凡事撺唆”,而且吴承恩往往总要让他为此付出一些代价,让他出个丑,或者受点惩罚。七十六回孙悟空的一段心理活动最有代表性:当时猪八戒被妖怪捉住,捆了抬着推到池塘里,“四肢朝上,掘着嘴,半浮半沉,嘴里呼呼的”。“大圣见他那嘴脸,又恨他,又怜他。”但是转念一想,“只恨他动不动分行李散伙,又要撺掇师父念紧箍咒咒我。我前日曾闻得沙僧说,他攒了些私房,不知可有否。等我且吓他一吓看。”也在这回,孙悟空想,“也教他受些苦恼,方见取经之难。”可见还是为了教育他。孙悟空既有原则,还挺懂得教育方法。 (三)猪八戒的这些毛病不是受到神佛的惩罚,就是遭到孙悟空的嘲笑或者批评。因此人们乐意看到他屡犯毛病,有乐子。 猪八戒经常扮演一个起哄架秧子的角色,其结果往往是自己招罪,读者开心。七十七回被三个妖怪捉住,要放在蒸笼里蒸,一怪说,猪八戒不好蒸,他听了还暗自高兴。三怪说,不好蒸,剥了皮蒸。猪八戒慌了,厉声叫道,“不要剥皮!粗自(虽然)粗,汤响就烂了!”读到这里,读者大概无不发笑。猪八戒的可爱之一就是他笨! 当然,猪八戒头脑有时毕竟太简单。当孙悟空与羊力大仙睹滚油锅时,故意变成一个小小的枣核钉儿,打捞不着,国王以为他死了,输了,下令将唐僧、猪八戒、沙僧都丢进油锅。猪八戒这时被捆在地上,气呼呼地说:“闯祸的破猴子,无知的弼马温,该死的泼猴子,油烹的弼马温!猴儿了账,马温断根!”结果孙悟空被激怒了,现出本相。实际上作者与读者 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默契,读者知道孙悟空不会有危险,也知道猪八戒是在发牢骚,怪罪孙悟空惹祸,连累自己与师父和沙僧。因此猪八戒骂得越厉害,读者越觉得好玩。 三十二回让他去巡山,猪八戒偷懒,睡觉,对着三块桌面大的青石,权且当作唐僧、沙僧和孙悟空,编瞎话,一路走一路还练温习,都有猪的笨拙特点。 猪八戒虽然有时胆小怕事,但是也有坚强的一面。四十一回他被红孩儿抓住吊在皮袋里,一个劲儿骂妖怪,而且说等我师兄回来,我要“筑你千钯方称心”。变作苍蝇的孙悟空听了也暗笑说:“这呆子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枪。老孙一定要拿了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这里的雪恨,不仅是要雪自己之恨,也有替猪八戒报仇出气的意思。 猪八戒还是有是非的,三十回他听白龙马的劝,来花果山找孙悟空,说师父如何想念他,孙悟空有些感动。孙悟空带他参观自己的领地,吃果子,还要游览水帘洞,猪八戒“恐怕耽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孙悟空和他“早早儿去罢”。而且“坚辞”游览水帘洞的邀请。孙悟空不去,让猪八戒回去,猪八戒一路骂孙悟空“不做和尚,倒做妖怪”。猪八戒也会做“思想工作”,他知道孙悟空讲仁义,所以他说,白龙马说“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猪八戒粗中有细,“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终于连软带硬地把孙悟空说动了,重回“革命”队伍。 猪八戒一开始参加“革命”意志就不坚定,十九回告别高老时就说,要他照顾好女儿,“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二十一回黄风大王捉了唐僧去后,他对孙悟空说,如果师父死了,咱们就“各人好寻头干事”,如果没死,就还去取经。二十九回猪八戒打不过黄袍怪,借口出恭,临阵脱逃,结果沙僧被捕。三十回猪八戒又提出散伙,这与小说创作塑造人物需要陪衬有关,不能都是坚定的革命派。沙僧、白马都很坚定,所以要有一个不大坚定的,否则故事就不好看了。再说了,什么时候都有不坚定的,所以只好委屈猪八戒了。因为人们需要乐子,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审美需要,于是只好对不起猪八戒了 猪八戒不拘小节,但是不失大节。虽然偶尔临阵脱逃,不过倒也没有变节行为,从不出卖“革命”战友;有时候说点泄气话,不过多数情况下还是与妖魔力战;虽然有时表示干脆散伙回高老庄,毕竟还是一直保护唐僧到了西天,也算“革命到底”了。一路挑担,也不容易。所以他是小有功劳,大有苦劳,多有疲劳。唐僧可敬,悟空可佩,沙僧可靠,八戒可爱,四个人物各有侧重 总之,说书人和吴承恩对猪八戒这个形象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准确。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是《西游记》的一大贡献,是最生活化的艺术形象。猪八戒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个极其难得的喜剧形象,从其造型到性格,具有不可重复性。
吴承恩为什么选择猪八戒,而不是别的什么动物的八戒? 是不是因为猪居六畜之首,级别最高之故沾光呢?不是。六畜中别的五畜,牛、羊、马、鸡、狗为什么不行?因为那五畜都不具备猪八戒的所有优点或者说缺点。牛太勤劳勇敢,不可能有那么多乐子。羊倒是胆小怕事,但是太忠厚老实,在妖魔鬼怪面前只有发抖的份。马太英俊潇洒,再说已经有一匹白龙马了。鸡在家附近转悠转悠叫唤叫唤还行,长途跋涉万里取经不成。狗对主人忠心耿耿,古今中外有多少义犬救主的故事!要是写个狗八戒,他肯定不会动不动提出散伙,或是临阵脱逃所以反倒不合格了。猪八戒十分难看,毛病最多,最容易产生喜剧效果,最符合创作的角色需要。
猪八戒最大的缺点是好色,而且爱情很不专一,见一个爱一个。可以说是贯穿了猪八戒艺术形象的始终。他的故事刚刚开始时本来是天蓬元帅,因为醉酒调戏嫦娥差一点问斩。等到最后取经成功,如来佛论功行赏,对猪八戒肯定他“保圣僧在路”,指出他的缺点是“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其实顽心就是顽皮,淘气,算不上什么大缺点,“色情未泯(消灭)”才是猪八戒不能得到较高封赏的真正原因。 但是猪八戒必须好色。 这不能怪猪八戒,因为这是听众、观众、读者或者说是吴承恩让他完成的艺术使命。猪八戒如果不好色,小说就没有那么多感情戏了。猪八戒如果感情专一,真的爱上哪个女妖了,爱得死去活来,两人私奔了,不去西天取经了,这一场戏也许缠绵悱恻,非常动人,但是下面就减少了许多乐子。所以他必须感情不专一,见一个爱一个,不断给大家带来乐趣。正因为娱乐需要,所以猪八戒绝对不能长得漂亮,不能多才多艺,风流倜倘,否则有些女妖就爱上猪八戒了,不找唐僧了,故事就变了。因为有的女妖是为了吃唐僧肉长生不老,有的是真爱唐僧。不仅有五十四回有权有势、财貌双全的西梁国女王,也有六十四回杏树修炼而成的精怪杏仙。猪八戒要是长得魁梧英俊,有些女妖说不定就会一路追求他,用时髦语言来说,就是“将爱情进行到底”。那可就麻烦了。要是女妖和猪八戒情投意合,对对双双,比翼齐飞,私奔了。孙悟空怎么办?若是棒打鸳鸯,活活拆散人家热恋的情侣,有损孙悟空的好汉形象;可要是眼看猪八戒为了爱情出走,不闻不问,也有负观音菩萨的重托。所以猪八戒必需特别难看,对于任何女妖和其他女性都没有丝毫吸引力。这样就构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格外好色,却条件特次,没有魅力。于是就加强了喜剧色彩。这是吴承恩在艺术构思上的一大创造。 猪八戒还必须经得起失恋的考验,他不能太重感情。如果猪八戒是个多情种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恋,想不开了,别说自杀,就是得了相思病,也影响取经的行程。所以猪八戒必须对每一次失恋都豪不在乎。这倒也符合猪的爱忘记的特点。猪八戒的“八戒”,谐音“白戒”,意思是他戒不断。 九十八回更有意思,要过摇摇晃晃的独木桥才能到达眼前的灵山。猪八戒怕滑倒掉下去,要求腾云驾雾过去,孙悟空说:“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猪八戒说:“哥啊,佛做不成也罢,实在是走不得!”猪八戒非常现实,在他看来,保命比成佛还重要。这倒是符合中国人讲求现实的特点。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指出:“食,色,性也。”意思是说,吃饱肚子和满足爱情需要,是人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这是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方面。在猪八戒身上我们看到恰恰就是物质世界、两性情感世界的需要和诱惑。它有合理的一面,当然,在猪八戒身上是有点变形和夸张了。 总之吴承恩的分寸把握得很好,既有乐子,又是非分明。从不过“度”。 人们之所以对猪八戒的一些看来十分严重的问题不当回事,不认为是猪八戒品质恶劣,是因为读者明白这是作者故意在逗乐。这种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的默契,是《西游记》让人总是处于快乐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十四回孙悟空变化成为老奶奶,到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洞里,吊在洞中高处的猪八戒发现孙悟空受礼时露出了尾巴,对沙僧说“弼马温来了”。孙悟空听见了,故意说要先吃猪八戒的耳朵,结果猪八戒慌了。后来银角大王将孙悟空捉来,又被他变化成一个小妖,绳子拴的是个假身。猪八戒又在梁上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拴的是假货,吊的是正身!”金角大王问,猪八戒说什么,变成小妖的孙悟空说,猪八戒怂恿孙悟空教他们变化了逃走,他不肯走。于是银角大王说,还说猪八戒老实,原来这等不老实,让孙悟空变的小妖打他二十多棍!所有这些纯粹是为了逗乐。人们不会认为猪八戒故意出卖孙悟空,孙悟空也不会真让猪八戒吃苦头,要吃也是小小的苦头。三十五回猪八戒差一点被金角大王下令剥了皮蒸着吃,就是他自己招惹的,正如一起吊着的沙僧所说:都是你“多话”招惹的祸。 猪八戒有点牢骚,也难怪。二十三回他说:“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孙悟空说:“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猪八戒说:“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 别看猪八戒有时给孙悟空捣乱,捉弄他,甚至让他挨师父的紧箍咒。但是关键时刻还是兄弟情深。四十一回孙悟空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差一点送了命,沙僧一摸,浑身都冷了,就有一点儿热气,眼看就要死了。猪八戒就让沙僧扯着脚,自己扶着孙悟空的头,把孙悟空身子拽直了,自己盘膝坐定,“两手搓热,仵住他(孙悟空)的七窍,使一个按摩禅法。”由于猪八戒按摩技术高明,“须臾间,(孙悟空)气透三关,转明堂,冲开孔窍”孙悟空终于苏醒了过来。 所以在猪八戒身上尽管存在许多毛病,但是套用一句过去常说的话,就是,这是个落后群众,属于“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