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2007-09-21 00:00:00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思想史与社会运动中的《水浒传》  2007-09-21 00:00:00

近几十年来,人们在撰写文学史时都很关注思想家对文学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学史中都有思想史的影子;至于文学在思想史上有什么地位却很少有人谈及。研究者在谈到古代社会运动时也多就经济政治上找原因,很少关注意识形态,虽然,不能说这些分析错误,但我总觉

古龙的“剑道”与“人道”--从西门吹雪与叶孤城说起  2007-09-21 00:00:00

一、前言 古龙在整个武侠小说发展史中的地位,至今虽仍无定论(1),但“金、“古”齐名,同为武侠小说史上引人瞩目的两颗巨星,对武侠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则应是人无异辞的。 大体上,金庸以其“宗师”的地位、优质的创作,为武侠小说开启了步入文学殿堂

元曲的人文精神(下)——文学馆系列讲座  2007-09-20 00:00:00

第二个问题:对元代读书人命运的再认识。 我这里说读书人,或者文人,不说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近代从西方文化中引进的,西方文化界对何为知识分子更有许多学理性的界定。元杂剧的剧本和元散曲都是由元代的一些读书人创作的,而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

四大诸候世家——慢慢挖封神之九  2007-09-20 00:00:00

苏护逃了,惊动朝野,首先感到震荡波的就是四大诸候。 四大诸候,指的是东伯候姜恒楚、南伯候鄂崇禹、西伯候姬昌,北伯候崇候虎。 这个名单让很多人看出问题,对照这些名字与春秋时代的人名,显得现代太多了。春秋时期对这些统治者都是称呼国名和爵位,很少

兄弟大如天:悌道与盟誓——水浒传核心伦理初探  2007-09-20 00:00:00

前年参加水浒传的年会,感觉这么长的时间了,水浒传的核心问题--兄弟问题竟然没有人研究,不禁感慨万千:没有民俗学的意识,连基本问题都忽视了。没有兄弟有水浒传吗?于是作一短文在会上发言,但很多问题没有展开。 悌道是和孝道并列的文化传统,孝传悌失是

在城市中徬徨──郑板桥的盛世浮生  2007-09-20 00:00:00

绪言 在近年来研究取向的影响下,我们一提到明末的社会,马上就联想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多元与解放。但课题一转到十八世纪,我们的焦点却都集中在帝王的专制统治、学术思想的闭锁和文化道德的保守压迫。明清文化似乎在此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断层。我在《十

金庸、古龙:从人物取名看性格差异  2007-09-20 00:00:00

坦言之,我没有完整地看完金庸的武侠小说,古龙的也只看了有1/3,再因时间久远,许多的人物都有些模糊,在此,仅以我所能记起的人名加以引用。 作为武侠小说之“集大成者”与“创新者”,金、古二人洋洋洒洒的几千万字的作品中,涉及到的人名真可谓不少。在

《左传》疑义新证(六)  2007-09-20 00:00:00

以御四邑 桓公十一年:“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 “君次”二句,《左传译文》译作“您驻在郊郢来抵御这四个国家”。【《左传译文》第33页。】 按:“御”训“备”,谓防备、防范,非抵御之意。上文曰郧人“日虞四邑之至”,故须预作防范

妙处难与君说——诗歌中的状貌词  2007-09-20 00:00:00

“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輈”,《梦溪笔谈》卷十四《艺文一》的第一则笔记,说这是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者林逋之句。所幸沈括老先生对句中“郭索”,“钩輈”进行了考证解释,不然无论如何也读它们不懂。沈老先生说:“郭索,蟹行貌也。

《西厢记》:古典浪漫爱情的终结(上)  2007-09-20 00:00:00

一个起点 张生(名珙,字君瑞,西洛人氏),第一代流氓才子的集大成者,《西厢记》的横空出世,遂成竖子之名。西厢花下,朗月当头,浪子张生揭竿而起,吹起了向古典爱情总攻的号角。有关爱情的虚无主义理想在张生明确的功利思想的凌厉攻势之下,顿如美国双子

红豆小史——以王维、杜甫、《云溪友议》、钱谦益为中心(上)  2007-09-20 00:00:00

红豆小史的学科范围,不是植物学,而是文学。 本文讨论中国文学史上红豆意象发生发展的主要脉络,重点是红豆意象的历次新变。 一. 红豆意象的本义:相思 唐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1 红豆是南国相思树的果实。中国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