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莫砺锋:我爱东坡这个人  2008-07-14 00:00:00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曾师从程千帆先生专攻中国古代文学,是新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前年,他利用在香港讲学之际,动手撰写了一本《漫话东坡》,最近刚刚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2008 年 1 月起,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诗歌唐朝”,根据演讲内容整

余音:“戊戌政变”提法不妥  2008-07-11 00:00:00

政变,有特定、明确的定义。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的解释,所谓政变,通常指统治集团少数人通过密谋,用政治手段或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径实现国家权力转移的行为。可是,在戊戌变法时段乃至光绪年间,光绪皇帝何曾执掌过国家最高权力?政变的前提根

张祥龙:从《诗经·大雅·生民》读周民族的思想特性  2008-07-11 00:00:00

夏与商的存在至今已无法否认,但还有一个事实也是明白无疑的,即:是周族人的历史成就最直接、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文明。通过孔子 [1] 与老子 [2] ,周文化的精神特质在两千多年中主导了中国古代思想的走向。那么,这个文化的独特之处何在呢?相比于商的尚卜、

乔国强: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几点质疑  2008-07-11 00:00:00

过去几年,坊间常常议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中所存在的种种猫腻。后来,人们喜欢用“跑”字来形容对该项目的申报,即曰“跑项目”。或许是为了匡正风气, 2007 年,全国社科规划办颁布〔 2007 〕 1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立项工

陈香:中华文化读本应该怎么写?  2008-07-11 00:00:00

本报讯 北京大学教授叶朗、朱良志撰写的《中华文化读本》由外研社推出后,在学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中国文化读本应该怎么写,或者说,中国故事应该怎么说,成为诸多学者热议的话题。“很多外国人谈中国,完全是我们不理解的话语体系,他们所理解的中国,与我

武洁:“炮轰文学大家”还请“弹别虚发”  2008-07-11 00:00:00

日前,韩寒和陈丹青在湖南卫视一档电视节目中就阅读与小说进行讨论时语出惊人,“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引起一片哗然,有支持的,更多的则是反对。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

雷振岳:“儿童拒入”反思国图服务细节  2008-07-11 00:00:00

一位家长带着 7 岁的女儿想进入国家图书馆看书时,其女儿被工作人员以未满 18 岁不能入内的理由拦下。工作人员担心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遵守图书馆的规定,且国图大部分藏书不适合他们阅读,所以禁止他们入内。 国家图书馆这样做的理由无论多么充

张鸣:“反常的”历史更有意思  2008-07-11 00:00:00

“如果我算是学者的话,出道实在太晚。”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曾这样说。 1957 年生的他,长在北大荒,务过农,做过兽医,大学初学农业机械,后来才转攻他喜爱的历史学,并成就斐然。任教大学以来,张鸣以《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等文化随笔

张法:从“百家讲学”到“百家说书”  2008-07-11 00:00:00

《百家讲坛》入选为 2006 年当代中国十大新闻事件之一,由民意选出来的十大事件,代表了这一事件在全国广大观众中的重要位置,处于这一重要位置的《百家讲坛》是以一种学术面貌出现的,从我对《百家讲坛》断断续续听来的感觉来说,知识性的学术是《百家讲坛

汤一介:为什么要重视国学?  2008-07-10 00:00:00

“国学”的提出实际是从清末开始的。当时我们国势衰败,西学传入。西学是强势文化。正因为有西学的传入,才有“国学”的提法,不然“国学”很难普及。 20 世纪初期,“国学”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衰落的情况下出现并存在的。当然中间有许多曲折,比如“五四

“戏妻”:夫妻关系的一种表达  2008-07-10 00:00:00

戏曲舞台上经常会出现夫妻分离的场景,且大多发生在丈夫即将外出寻求功名的时候。虽然并非都是主人公自愿的行为,如《琵琶记》里的蔡伯喈就是被父亲给“逼”走的,元杂剧里的秋胡实际上是被官府抓丁强行“带”走的,但大多数还是自己主动。一个年轻男子要辞

王学泰:探源溯流说《论语》  2008-07-10 00:00:00

“读经热”多年了,近来,这个“热”具体落实在《论语》上了。《论语》讲座,读《论语》心得都借助电视热播传媒召唤民众投入其中。甚至我所在的偏僻的小区里也在数处张贴了“劲松街道文明市民学校”编纂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哲理名言》,其中《论语》就收了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