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詹福瑞:保护古籍传承文明  2008-07-21 00:00:00

在世界诸多文化体系中,只有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典籍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古籍善本弥足珍贵,是前人遗留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对古籍工作者而言,

《三国演义》中死不瞑目的十大风流人物  2008-07-21 00:00:00

《三国演义》中抱憾终生、死不瞑目的风流人物的第一位当属诸葛亮。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七律《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不仅把诸葛亮一生的戎马生活写得淋漓尽致,而且也将他死不瞑目的憾事写

郭文斌: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2008-07-21 00:00:00

孔圣一生所做的事大概就是教弟子如何找到安详。那部《论语》本身,就是一个大安详源。 若干年前,我得了一种怪病,遍寻良医均不得治。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我碰到了一位高人,折磨我多年的顽症居然被他治好了。说来你们也许不会相信,他开给我的全部药只是

郜元宝:阿乎呜呼兮呜呼呜呼——浅说鲁迅的遗产  2008-07-21 00:00:00

1 每当纪念鲁迅诞生或逝世若干周年,总有人要问 : 鲁迅究竟给后人留下了什么遗产? 鲁迅一生讲过许多话。有些话别人也讲,更多的话只有鲁迅讲得出。或者别人虽然也讲,但在鲁迅笔下获得了新意,甚至整个被刷新,成为他的独特表述。如此凡为鲁迅所独有而为别

韩经太:被淡忘的神髓 胡同文化中的诗意  2008-07-18 00:00:00

在我们当下关于“胡同文化”的记忆性表演活动中,似乎是珍爱民俗有余——比如对胡同吆喝声,至于同为“胡同文化”内容的诗情文意,则被淡漠了。 重说“胡同文化” 如果说“胡同文化”自然而然地是北京城的地方文化叙事主题之一,那么,居于京城一隅的北语学

历史学家为影视剧纠错 唐三彩是随葬品非装饰品  2008-07-18 00:00:00

秦朝骑兵足踏马镫飞奔驰骋,唐朝富贵人家摆满唐三彩,这都是影视剧中常出现的画面,不过在历史学家看来,这些都是错误的。由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长安论坛》已经连续三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每到周六周日,来自我省历史界、考古界的专家就会聚于此,在解

张荣明:强秦因何“二世而亡”?  2008-07-18 00:00:00

作为中国中古社会起点的秦帝国存在了仅仅 16 年就亡家亡国,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却又无法回避的难题:秦国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掀掉了齐、楚、赵等大国,为什么统一之后“二世而亡”?学者张荣明试从新角度—

杨扬:记忆中的那些书  2008-07-18 00:00:00

在上海的同龄人中,我的个人藏书应该不算少, 8 年前搬家,装了满满两卡车。 8 年后,书又长出来了,书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危险区,堆得一人多高的书堆,孩子进去,倒下来的确不是开玩笑。有人问,这些书中,你到底喜欢哪几本?我想想,觉得实在说不准,除却

生僻字又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古汉字新用有何不可?  2008-07-18 00:00:00

今年夏天,继“囧”字在网上引起一阵“骚动”之后,“槑”等一些生僻字又在网上大行其道,一时间“雷”到不少网友。 ( 来源:新华网 ) “囧”和“槑”字在网络语言中的出现,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年轻网民们为这两个简便好用的字兴奋不已,“郁闷”和“很傻

孙健:说说中国古代“迁都”的历史  2008-07-18 00:00:00

“首都”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乃至于是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一个国家“首都”的存亡变更,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政权的更替。即便是和平年代的都城迁移,也会闹得“ 民咨胥怨 ”(《尚书·商书·盘庚上第九》),于是有了《盘庚》三篇、有了《二京赋》。 在中国历史

名著《三国志》记载周瑜气量大孙权用人多疑  2008-07-18 00:00:00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它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凡识几个字的人没有不了解这本书的,就连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太太也没人不晓得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的名字。一个遥远的历史题

龚鹏程:儒学复兴年代的隐忧  2008-07-17 00:00:00

儒学复兴颇见乱象 20 世纪 90 年代后,传统文化愈来愈受重视,各种被描述为“国学热”、“儒学复兴”的社会现象,目不暇给。既有学院中竞设国学院所、争开国学班之状况,也 有社会上遍是文化讲坛、儿童读经班,乃至出现国学辣妹、汉服运动之类。各地又或祭孔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