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曾师从程千帆先生专攻中国古代文学,是新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前年,他利用在香港讲学之际,动手撰写了一本《漫话东坡》,最近刚刚由凤凰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起,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诗歌唐朝”,根据演讲内容整理的《莫砺锋讲唐诗》也即将出版。记者为此采访了莫砺锋教授。 周报:关于东坡的著作已不少了,您为什么想到写这样一本书? 莫:的确,关于东坡的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了,单说传记类著作,就有好几种是我很爱读的,比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王水照先生与崔铭博士合著的《苏轼传》等,还有一些学术性研究著作,我基本上都读过。但我还是想写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想向东坡献上一瓣心香。因为我热爱东坡。我爱他的古文、诗词、书法和绘画,我更爱他这个人。可惜予生也晚,没能成为东坡的同时代人,既然“萧条异代不同时”,便只好“怅望千秋一洒泪”了。 周报:您的这本《漫话东坡》有何新意? 莫:我还是想要写出一个我心目中的最真实的东坡。东坡这个人很丰富,我们以前一些传记类书,主要介绍的是东坡在文学、政治上的业绩,而在苏东坡生活细节的方面介绍得不够,我在书中介绍了东坡的日常生活、东坡与普通人的交往、东坡对文房四宝的爱好、东坡身后受到三教九流的“扯拽”等细节,别的著作中似乎很少涉及。我希望能传达出一个更完整的东坡形象,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东坡。另外,在写法上,我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以岁月为序,而是以东坡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从不同的侧面来走近东坡。比如我既写“东坡的朋友”,也特地专列一章写“东坡的敌人”。东坡曾介绍过他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比如读《汉书》时,每次都从不同角度去读。此书的结构也受此启发。周报: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漫话东坡》读来亲切有味。您在书中是否部分地使用了虚构和想象的手法? 莫:我觉得严肃的学术著作无法充分展现东坡的音容笑貌,但我也不想把书写得太通俗,尤其不愿有丝毫“戏说”的倾向,本书99%以上的细节都有依据,毫不虚构,力求真实。我们时下有些学者在重读古代名人的同时,热衷于发布一些看似具有颠覆性的结论,但我认为,那些所谓颠覆性的重新评价,往往证据不足,实质上只是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而已。我们不能强古人来就现代标准,对历史人物,应该持有“理解之同情”,不能苛责古人。 周报:您是央视“百家讲坛”的常客,您如何看待“百家讲坛”对当下文化的影响?对当下的国学热您有何看法? 莫:对眼下的所谓国学热,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炒作出来的,具有夸张成份,事实上,并不算很热,最多也就一小部分人在热而已。既便以“百家讲坛”推出的畅销书为例,一本书销个几十万册,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印数仍是太少。从提高国民素质角度来说,我们的畅销书的印数应该再多一些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