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城市发展莫忘文化传承  2007-04-03 00:00:00

上海博物馆古钱币展馆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出了原始货币、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和纸币等中国各种不同时期钱币的实物,吸引不少钱币收藏者与爱好者前往参观。 提起西方的 “ 圣诞节 ” 、 “ 情人节 ”, 中国的年轻人耳熟能详 , 可提起中国传统的 “ 元宵节 ”

“于丹热”不等于“国学热”  2007-04-03 00:00:00

最近,于丹有点“火”。这个“火”很重要一个方面源于媒体的炒作。众多媒体一窝蜂地跟了上去,谈什么?除了细枝末节的争议之外,就是谈文化要普及啦,学术要走向大众啦,争来争去,最后提升到“国学”、传统文化的高度,收个尾,皆大欢喜。 殊不知,盖一个传

阅读历史: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  2007-04-03 00:00:00

[内容提要] 历史阅读是一项有益于提高人们观察社会与思考人生的智力锻练。从每个个体而言,生命有限,经历有限,若能从长久积累的历史记忆中汲取经验,严肃思考,必能有所获益。本文从回顾作者的学术心路和切身体验出发,借一些事例说明:一部人类史,就是

“九鼎”的传说及其史实素地的思考  2007-04-03 00:00:00

1983年《史前研究》创刊,尹达同志作《衷心的愿望》,语重心长,讲述了老一代历史学、考古学工作者长久萦绕心头的理想,今天面对文明探源研究的课题,再次认真阅读它,仍然会有很多启示。 《愿望》一文提出,考古发掘是一页页揭开祖国大地的“无字地书”,使

二十年代文化创举:不可复制的历史  2007-04-03 00:00:00

大师的“国学”和大学的“国学” 1.胡适和梁启超的“国学书目” 国学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可以说是一种流行。许多与国学有关的较大事件,都发生在二十年代。章太炎的上海系列国学讲座,在二十年代之初,已如前述。然而几乎在章氏上海演讲的同时,两位当时最

钱穆先生论中国古代政治之演变  2007-04-03 00:00:00

钱穆先生有一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由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之转变。钱先生何以得此观点,确是乎,实为何。本文对此进行一探讨。  一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演进约得三级:  (一)“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① 西周通过两期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九十一)  2007-04-02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九十一】——大一统:自相矛盾的万世之说 初齐威宣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 ——《资治

褒贬不一 域外汉学家评说“于丹现象”  2007-04-02 00:00:00

新华社北京3月 29 日专电(记者白旭 娄琛) 北师大教授于丹因在中央电视台讲《论语》而名扬海内外,对这一“于丹现象”,域外汉学家们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更强调“研究要回到原著本身”。 在此间参加世界汉学大会的美国乔治敦大学东亚系魏若望教授认为

儒学:摆脱羁绊 沉静深思  2007-04-02 00:00:00

演讲时间: 2006 年 12 月 1 日 演讲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 演讲人: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37 年 6 月生,江苏淮安人,民进成员, 1959 年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文化,教授。 1954 年至 1959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

扬州“二十四桥”之谜  2007-04-02 00:00:00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名扬千古的诗篇,把江南温婉秀色、古城扬州魅力勾画得夺人魂魄,令人神往。尤其是“二十四桥”由此名声大噪,不过,关于“二十四桥”一直有所争议:二十四桥究竟

冯其庸:文化振兴需广开“才路”  2007-04-02 00:00:00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大发现的时代。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从考古的角度说,几乎年年都有新发现。所以我和学生们讲,你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人,很多珍贵文物、文化遗存,郭沫若没见过,王国维没见过,甚至连汉代的司马迁都没见过,现在都逐步发掘出来了。这

教授称金瓶梅是古代奇书之首  2007-04-02 00:00:00

西门庆善处人际关系 “羊城讲堂”暨大教授史小军开讲“金瓶梅”,白领深受警示 时报讯(记者夏令实习生熊佳焰)昨日上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羊城讲堂”推出暨南大学古代文学教授史小军主讲的“《金瓶梅词话》导读”,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广州图书馆聆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