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护逃了,惊动朝野,首先感到震荡波的就是四大诸候。 四大诸候,指的是东伯候姜恒楚、南伯候鄂崇禹、西伯候姬昌,北伯候崇候虎。 这个名单让很多人看出问题,对照这些名字与春秋时代的人名,显得现代太多了。春秋时期对这些统治者都是称呼国名和爵位,很少姓名一起连用。在〈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中,潇水大大就分析过,比如说崇候虎,这是个严重的错误,他应是崇地的诸候,名虎,而不是姓崇。同样,对于姬昌,当时应该谓呼他西伯,最多加上个“昌”字,而不是西伯候姬昌。 另外,“伯”与“候”两字联用更是天大的错误,两者是不同的爵位。 史书上记载商代的封号有“王、候、伯、子、男”,基本已经具备后世“公、候、伯、子、男”五品爵位的雏形,但不知为何,独缺“公”一位,有学者认为,这证明在“王”之上另有主宰,或者换句话说“王”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伯”,那这主宰是谁?该学者给出的答案太惊人了,现在先不说,说出来我怕会让砖头砸死。 后来经考古发掘,在这基础上完善了商朝封爵体系,当时还有两类爵位值得注意,第一位是“妇”,这有可能是授予大商朝的女性,例如有名的“妇好”,但又有所谓“妇”国之说,似乎证明该国是女王当道,不过大商朝本就有很多母系社会残余,本来就有女将军,为什么不能有女国主?还有一级叫“亚”,一般是指该封国有人在朝堂中当官,我怀疑黄飞虎就是这类。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类国家,叫“方”,但方国与商朝似乎隶属关系很脆弱,有时方国会听从商室的命令,有时又会造反,有些类似附庸国的味道。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国与国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周,原来是方国,后来又成了伯国,与中央政府的力量有很大关系。 商代的封国体系大体就是这样,那么老许是在胡编乱造吗?非也,有所谓小说比历史更真实,四大诸候的设定就是属于此类情况。 首先,四大诸候的设定附合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历史与文学不同,历史要求真实记载发生的每一件事,要求一是一,二是二。文学则是要塑造人物,制造悬念。四大诸候在小说中是作为八百诸候的代表,他们的地位是必须的。 第二,四大诸候是在八大诸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许仲琳只是对前人的作品进行有机的吸收再创造。在《封神演义》的前身《武王伐纣书》中出现的八大诸候是: 第一,东伯侯姜桓楚,坐青州。 第二,西伯侯姬昌,坐岐州。 第三,南伯侯杨越奇,坐荆州。 第四,北伯侯祁杨广,坐幽州。 第五,东南伯侯楚天佑,坐扬州。 第六,西南伯侯霍仲言,坐许州。 第七,东北伯侯张方国,坐冀州。 第八,西北伯侯扈敬达,坐并州。 两者的血脉相当清楚。另外,老许也不是崇候虎的姓名错误问题的始作俑者,在《武王伐纣书》里已经是这样了,有了黄飞虎、崇候虎这些似是而非的人名。老许的工作其实就是个导演,换了现在哪个导演敢冒天下大不违修改老崇的名字以符合“历史真实”? 另外,将天下各方分一强国作为诸候领班的说法,在《夏商野史》中也有记载。它把夏末的诸候大国按东南西北中分为五个,分别是:
东方豕韦 北方昆吾氏 西方顾氏 南方常氏 中央葛氏。
不清楚它资料的具体来源,但这几个国家在其他古书中也有记载。 第三,四大诸候的设定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中国人对方位的研究可谓是世界第一。在出土的四千年前西水坡古墓中人们就找到了用蚌壳和人骨摆放的青龙白虎绕斗图,这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在战国的古墓中出土的漆衣箱上,四象兼具,五方四兽的概念已经成形。在古书中记载,周王的标准往宅叫明堂,平面图类似将一个纸盒子拆开的十字形,东南西北中,各有一间房,各有其名,天子按不同的季节往在不同的房间里,使用不同的器具,(孟春之月.…… 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路.駕倉龍.載青旗.衣青衣.服倉玉. 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國有大恐.行夏令.則民 多疾疫.時雨不降.山林不收.行秋令.則天多沈陰.淫雨蚤降.兵 革并起. 孟夏之月.…… 天子居明堂左個.乘朱路.駕赤馬.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 食菽與雞.其器高以粗. 是月也 ……) 同时我想按照这一规定,与他在不同的季节作伴的会不会是来自不同方向的女姓呢?如果这个猜想成定,纣王向苏护的求婚就不仅是正当,而且是必要,真正的无理之人反而是苏护。 由此,商王朝将分封四大诸候是完全有可能的,虽然现在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考古证据,但借用一位专家的说法:“没有找到证据不等于不存在证据。” 另外,四大诸候国的选择也很见匠心,每一个国家的来历都有太多可以说的故事,内含无数秘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东伯候姜恒楚,他是小纣的老丈人,也是四大诸候和天下诸候的老大。 因为他与小纣的这层关系,我们总感到有些父凭女贵的味道,但这是小看姜大人了。他绝对当得起“老大”两字。他的实力绝对是一等一的。他的女儿与小纣成亲,不是沾小纣的光,反而是小纣沾他的光。 要知道姜大人的家底,我们就得先知道“东夷”这个名字,这是古时中原人对东部少数民族的称呼,与之相配的还有“西戎、北狄、南蛮。”但东夷与中华民族的关系绝对与其他三个来得得深。 然而东夷的历史由于年代太久,所以现在还是一团迷雾,看起来与读小说差不了多少,所以我只能就大致合理的部份说一下。 东夷,也就是大商东边的强大势力,它的起源极早,据说炎帝与蚩尤都是东夷族的,这是个英雄倍出的民族,由九个大的部族构成,故又叫九黎或九夷。他们是黄河下游文明的主要代表,有过灿烂的文化与历史,他们的图腾——凤,现在已经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与龙图腾互为辉映!甚至他们就被认为是“华夏”中的“华”。 但在这儿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有些不对了,之前我就说过凤是楚人的神物,但这儿怎么说它又是东夷人的图腾呢?事实上这也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专家就认为,楚人就起源于东夷。 东夷崇凤是有完整的体系与传统的,传说上古天帝之一的少昊,就在东方建立了一个属于鸟的王国,在那里,由鸟治理着国家,这很可能就是东夷族的起源,所谓由鸟治理国家,其实也就是不同鸟图腾的部落。 就连商朝,也被认为是东夷人建立的国家,传说中商人的祖先契,就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妃子,吃了一只燕子生的蛋而有孕的。所谓:“玄鸟生商。”在商朝的都城朝歌旁边的淇水河,有座名胜叫“三女台”,应该就是记念的这个最有名的故事。 另外,鸮,也就是猫头鹰,则是商朝的军神,在鸮旗之下,无数小国灭亡。这也证明了商与东夷的渊源。 商朝起源于东夷,但后来却与东夷为敌,反复征伐,这也不能以忘恩负义来解释,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东夷的强大与不服命令,对政权是个不小的威胁。 东夷的地域在现在的山东、淮河一带。小说中的姜恒楚,也正是这些地方的诸候。所以,我们可以在这儿将姜恒楚与东夷之王划等号。虽然小说中没有写,但可以在这儿看出,纣王与他女儿的婚事,可以说是实力的结合,是天下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也符合王室婚姻的重要条件。因为有了这桩婚事,他才向商朝称臣,朝贡以进。搞不好三娃子小纣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才登了王位。 但是这个等号却只能限于小说中!历史上姜恒楚的原型九候,是属于南方的诸候。虽然九候与九夷多少可能有些渊源,但于东夷之王却无多大关系。而且,他女儿也不太象是皇后。在网上的搜索姜恒楚与其子姜文焕的结果,或多或少与《封神演义》有关系,却没看到正史的记载。 可能有些人认为许仲琳未必是将东夷王与九候两人融合创造了东伯候这个角色,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融合的话,东伯候的形象则要单薄得多,同时从后来东伯候军与商军直至封神结束的战争来看,可以证明我这一推断。 在今人写的玄幻故事《封神天下》中,开始就是商军与东夷军的战斗,黄飞虎也在这战斗中建功,最后以姜家的称臣联姻结束,可见,与我抱有同一想法的人不少。 然而我几乎已经认定姜恒楚只是个故事人物时,却在《灿烂的殷商文明》一书中看到了东夷之王姜文焕的名字。该作者是潜心研究殷商文化的老专家,所说当也是有所本的,只是不知是根据哪部书,看来还是存疑吧。毕竟,现在隔那段岁月真的是太远了。 现在来说一下西伯候姬昌,在《封神演义》中,他是正义的化身. 做为西方诸国的老大,西歧的历史与东夷有得一比.东夷有少昊、炎帝的传说,而周族的祖先于中国人的影响甚至更大,他就是农神后稷,中国的德墨忒耳. 在《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中将后稷与禹、契还有伯益称为F4。他们都是被神化了的英雄,各有奇特的出生方式。 禹最牛,是用刀剖开一个男人的肚子生出来的。契第二,是老妈吃了天上落的一只鸟蛋生出来的,他是殷商的先祖。老四伯益出生的方式倒很平常,但他的老爸出生得不平常,完全是契出生的翻版,搞不好是谁抄袭了谁。照这样说,伯益有可能叫契叔叔。 最有创意的是后稷,他老妈出去游玩时看见地上有几个大脚印,产生了少女最平常的好奇心,用小脚丫子去比,一比就中招,回来就怀孕了,生下了后稷。 但这也不是原创,在有的传说中,上古圣王伏羲也是这种生法,同样也可能是不要脸的抄袭,但是,有一点有意思。伏羲似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平平安安的长大,后来还认了他的亲爹雷神。后稷却让丢在雪原上或牛马道上,想让他冻死或让牛马踩死,到最后也不知他亲爹是谁。联系到他的时代较伏羲为晚,可能就是贞操观产生的反应。 另一方面传说中,契与后稷,还有尧帝的母亲,却又被传说都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妃子,他可能就是殷人所信奉的上帝。帝喾的形象传说是鸟头人身,也反应出了很重的东夷文化影响。有的书上又说帝喾就是舜,但这与传说并不矛盾,第一,舜也出身东夷。第二,人间帝王被神化成天上帝王,并不出奇。而商周同源的说法则表现出周人对商代传统的一种继承。 如果整理一下这神话,结果就是,天帝帝俊取代了黄帝的位置,并且在人间选择适合的妃子,或者说得不好听是到人间打野食,第一个中招的是后稷的老妈姜源,契的老妈简狄是第二个,伯益的老妈也是受害者之一。不过很可能他们都没有得到天界的官方承认。契还好说,因为毕竟是一个民族的,而地处西方的后稷的命运就大不相同。 无论如何,小孩是生下来了,而且天帝之子,诸灵佑之。丢到雪原上,鸟儿为他取暖,丢到牛羊道上牛羊绕道走。终于,人们的良心发现了,管他野种不野种,把这小子收养了。 事实证明,后稷是相当争气的,他可谓“上古袁隆平”,从小最喜欢的游戏就是种植各种粮食作物,长大后更不得了,改良了多种作物,名扬天下。以至于舜帝(不知道是不是良心发现的关系)把一个叫有邰的地方封给他,成了他的农业试验场。 农业这东西,收成稳定,不象渔猎和采野果,又少又危险,能养活的人多了,部族的力量就大了,古时候是多生多光荣,后稷就这样成了全国的偶象,功成名就了。 他死后,被埋在一处叫“都广之野”的地方,那是块神奇的土地,连接天地的建木就在那里,什么珍禽异兽都有,还有优良的农作物,有人说这就是四川的成都平原。 后稷死后不久,可能是因为身上有神的血脉,结果复活了,但变成了半人半鱼的模样,这可能也是血脉问题。因为他的叔叔,黄帝的孙子颛顼帝也是这样的,不过颛顼更厉害些,变身兼变性,变成了美人鱼(鱼妇)。 后稷死了,复活也只是上天为神,去陪伴在老爹左右争权夺利去了,但他的子孙还是在这世上活着。幸好有后稷的关系,有夏一朝,他们都在作农官,大概是这职业老祖宗最能照顾吧。但万物有兴亡,夏朝灭了,周人也跑了,改干游牧去了。 后来,他们逃到陕西省彬县一带的豳地,终于可以喘口气,又干回农牧,但好景不长,几代过后,他们又遭遇了其他民族的侵略,当时的首领古公亶父发挥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继续——跑。一口气跑到了歧山下的周原,才安定下来,他就是周文王的爷爷。 周文王的老爸季历,排行第三,本来怎么排也轮不到他继位,但据说古公亶父最心疼的就是小孙子姬昌,结果姬昌的两个伯伯一看,哦,我们还是知趣些,有多远跑多远吧,自己跑了。于是季历坐稳了王位,不过这种继承法怎么看起来也象是抄的——抄小纣子的。 神话的说话是古公亶父有预感,他们周人与商人的历代恩怨将会在姬昌这小可爱身上得到解决,这也是后来姬昌为姜子牙改了个外号:太公望的原因——爷爷的期望是也。
是的,太久的恩怨了,里面交织了至少六百年的血与泪,多少的悔恨与不甘,多少的希望与绝望。 尽管也许这时周人已经向商人称臣,后来统一了口径,说当年先祖是不满夏王的暴政而出走,但从他们远离故土,远离心爱的农稼,在充满危险的狄、戎之间流浪来看,当年是在商人的刀戟威逼之下而离开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商人是个相当残暴的民族,他们以活人作为祭祀,而这最常用的祭品就是生活在西方的羌人,六百年来他们被象畜牲一样的杀害,砍成碎块、淋上美酒、煮熟蒸熟,献给商人的祖先,而羌人与周人是有血缘的关系的,也是周人最好的朋友之一,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羌人中最常见的姓就是姜。 另一方面,周人也不是吃素的,小纣的曾祖父武乙大王的死,一直有另一种说法是遭到了周人的袭击,且不论这个被后人修改得支离破碎的说法的真实性,但后来日益强大的周族的确遭到了商王的猜忌。 周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向商人屈服,成为了大商的西方诸候,我不知道他们做出这决定时内心是否有对先人背叛的痛苦,但从后来这个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留下的深深痕迹来看,他们这个决定是对的。 但是裂痕依然存在,不知道古公禀父有没有和他孙子姬昌一样的预测能力,或者即使有,他也无能为力。事实上商周之间的风暴,在他死后不久,才达到第一个小高潮。他的么儿,姬昌的老爸季历,在一次朝觐活动中被武乙的儿子文丁大王非法拘禁了。 要说非法还真是非法,人家是当忠臣,千里迢迢来京城献俘,却害怕人家的强大,来了次“莫需有”,明摆着理亏啊。更重要的是,忠臣季历不久就神秘的死在狱中了。 这下不论摆哪个时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尤其在商朝的那个年代,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你文丁造成了恶劣影响,让全天下的忠臣胆寒,自然而然的理亏。虽说大家名义上是你的臣子,但大家一生起气来,为了正义,造反!蚁多咬死象,大王也怕啊。于是周族捧小姬昌坐上了西歧的主君位置,以一副含冤受屈的模样向商人提抗仪——还我家老主人命来!(姬昌的年龄问题是整个商周年间最让人感到神话的地方之一,这点先不说,以后分析。) 这个风波实在太大,连文丁大王也撑不往了,他一气之下也发了脾气:“不就是死个把人嘛,你季历会,老子也会!”于是他也去死了,不管用的什么方法,自已完成的还是他人完成的,反正,死掉了。下面这个烂摊子就由他的儿子帝乙来解决了。 帝乙大王不愧有个“帝”字,想出的办法就是——和亲。要人陪人,要命陪命,你周人还要怎么样?他将自己的小妹妹嫁给了姬昌。周人一看,人家家里也死了人,还陪了个这么漂亮的MM过来,于是也消了气。当然没准最高兴的还是姬昌。所以他在后来写他的惊世巨作《周易》时提了一道:“帝乙归妹”。 就这样,商朝平息了西方的危机,不过这事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姬家也就有了商王室的血统(如果不算他们虚无缥缈的老祖宗的那次打野食经历的话),就血缘而论的话,伯邑考或姬发都可以叫小纣一声“表×”。(×的内容是哥是弟视他们的年龄而定。) 做为最后的胜利者,周人们记载下了姬昌老大的画像:又黑又瘦的高个,大概太喜欢看书了,结果生了一对近视眼。不过这在那个时候不太好,因为当时没有眼镜,还好他也是个君主,有脑子就够了。 第三位介绍的是南伯候鄂崇禹,历史书上他的原型叫鄂候。 鄂国是典型的新开辟的国家。大商中叶,商朝最伟大的君王武丁王在位,他的妻子就是三千多后后,全国知名的妇好将军。他们夫妻俩可谓是中国帝王界中屈指可数的模范夫妇,在他们的领导下,殷军开始了伟大的南征之战。他们深入荆楚之地,将商文明辐射到了长江流域,这次战斗催生的国家就是鄂国。 鄂,现代人都知道,就是九头鸟的故乡,湖北的简称,而在商代,那个地方已经被叫这个名字了。在那时征伐的结果很可能是军队打到那里,就在那里落地生根。例如秦朝的军队,北征的有二十万,南下的有五十万,他们与他们的后人最后都没有回到关中故土。在更久远的商朝,可能也是如此。为了防备南蛮人的反扑,一个新的国家——鄂国建立了。在那时,它是理所当然的南疆霸主,雄视一方。 在历史记载中是没有闻太师这号人物的,朝庭的三公,也就是百官中位置最高的太师、太傅、太保三个位置被九候、鄂候、姬昌这三个老家伙把持着。所以说,鄂候也就是南伯候无论实力还是政治力都与其他两个是有得一拼的。 最后是北伯候崇候虎,在《封神演义》中他可以说是最无能的一个政治人物。而无论他和他的国家在历史中还是在小说中的记载都与其他三个伯候是不能相比,这是周朝八百年天下不断丑化他的结果。不管这种丑化背后的真相如何,它已经成为了我们对这位失败的诸候的主要印象,根据他部族的无闻和他的一些行为,我们似乎可以轻易的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出身远不及其他三大伯候显赫,无能且不自信的角色。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问题出在他的封地“崇”上,第一任崇候是谁?是大禹王!在夏商周三代,统治者都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对前朝的血脉进行过多的杀戮,而是另加封邑。虽然我手中找不到证明崇候虎与大禹王血脉的证明,但夏朝的后人的确存在,而且生存到了周朝。因此,周朝才有著名的对“三代”(尧、舜、禹)后人的分封。 如果崇候真是大禹的后人,对他的一些行动则更能找到解释,虽然不一定是好的解释。 就算崇候虎不是大禹的后人,他也不会是我们在小说中看起来如此无能的一个人物,后世的小说家为他添上了崇黑虎、崇应彪、崇应鸾等子虚乌有的亲人,却只是为了给他脸上涂上厚厚的白粉,证明他的愚蠢与无能。连他及时向纣王警告姬昌的威胁,也居然被看成了奸臣误国。我们知道这不是历史,但三千年的岁月流逝,我们也只能接受这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历史。 四大诸候介绍完了,能够控制这样四个非凡的候国的大商朝自然更是非凡,可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引为自豪的武装力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是冀州之战的故事了,从里面我们可以看一看商人引为自豪的军队到底是何模样。
|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