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四大名著——中国传统社会四份体检报告  2009-08-05 00:00:00

按:这是作者于 7 月 4 日在首都图书馆讲演的录音整理稿 我首先讲一下,我为什么要关注着四大名著?我们知道这四本书,几乎成了许多中国人成长的教科书,我自己也一样,在年少的时候就把这四本书读完了。但是在年少的时候读的是什么呢?是故事、是情节、是人

北宋南北榜  2009-08-05 00:00:00

在中国的科举史上,明朝曾经闹出一个响声很大的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即 1397 年 2 月春考,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蹈等任主考,录取了 51 名,全是南方人,一时间引起北方读书人哗然,案件惊动了朱元璋,老朱感到蹊跷,命人调来北人试卷,皆文理不通,卷中

与古人心灵相交——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2009-08-05 00:00:00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因为老眼昏花,读书的速度大不如前。过去一目十

胡适笔下的“健全的个人”  2009-08-05 00:00:00

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 Individuality ),其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

却见词人在高墙:一首词的三种出头方式  2009-08-05 00:00:00

在宋朝,印刷出版业并不太发达。尤其北宋,还以笨重的雕版印刷为主流,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运用到实际中去,是南宋末的事情了。只有官府和资金特别雄厚的少数书商,能够兴师动众地搞出版。对于普通的词作者,除非特别有钱,或者有名,想出个专集什么的,可

李学勤:清华简《(耆)夜》  2009-08-04 00:00:00

今年 4 月 25 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行成立仪式,我汇报工作,提到正在整理的清华简有一篇载有周武王和周公作诗。这件事受到媒体注意 ( 见 4 月 26 日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 ,也引起学术界同人的关切。现在这篇简的缀合编排已近完成

再谈汉人改造先秦典籍——方法论问题  2009-08-04 00:00:00

从 2002 年 12 月 24 日在光明日报发表《重新认识古书辨疑》,到 2005 年 7 月 19 日在该报发表《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前后经历了三到四年,现在又过了四年。在此期间,有一些学者赞同笔者提出的“改造”说,如李振宏同志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自己的论说

浅析唐朝中印文化的交往  2009-08-04 00:00:00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中外友好交往的黄金时代。其中,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更是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两国不但互派使者,而且高僧往来密切,在频繁多样的交流中,唐朝吸收了印度音乐、历法等优秀文化,并把中国的先进文化传播至印度。 唐朝政府一直很重视与印度的

吐火罗学:季羡林文化成就的象征  2009-08-04 00:00:00

7 月 11 日 上午 9 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 301 医院辞世,享年 98 岁。(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张学军 摄 季羡林先生曾经描述他的夫人彭德华一辈子都不知道他搞的这一套是什么玩艺。其实全国敬仰先生的人,对先生在各个学术领域的研

王学泰:关于国学的随想  2009-08-04 00:00:00

“国学”这个带有点“民族主义”色彩的词汇,始行于清末民初。说来可笑,它却“是外来语,并非国产”货(曹聚仁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开篇就说到这一点)。它来自日本,江户时期日本学者将受清朴学影响发展起来的日本文献研究称之为“国学”。明治维新后

道大不容,才高为累——苏轼的坎坷仕宦生涯  2009-08-04 00:00:00

文学家苏轼与欧阳修有许多共同之处: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样因狷介耿直而屡遭贬谪,都是活了 66 岁。 熙宁二年( 1069 年),护父丧回川的苏轼返回京师时,北宋朝廷正经历着一场大变革。原来年仅 36 岁、在位 4 年的英宗突然驾鹤西去 , 继位的神宗任用王安

教育界诚信大面积坍塌 中国知识精英遭遇集体考问  2009-08-04 00:00:00

中国的知识精英纷纷卷入各种丑闻风波,一个纵容失信的环境,比失信行为本身更加可怕 公众眼里,他们是距世间真实最近并为古今真理代言的人。因而,理应也是最可信赖的人。然而,从高考身份造假到学位论文抄袭,再到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开撒谎,中国知识界的失信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