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照片无语话沧桑  2008-04-21 00:00:00

萧红的这张照片,是1936年春天在鲁迅先生家门前的台阶上拍照的。这张照片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它既留下了女作家萧红的英年芳姿,也记录了两萧与鲁迅先生交往的一段文坛佳话…… 在我收存的名人信件中,有一张萧军亲笔题词的萧红照片。这是老作家萧军在19

中国传统史学求真方法的科学性  2008-04-21 00:00:00

中国传统史学的求真是以历史记载与历史认识过程的客观性方法为基础的,在选取史料时又注意实地考察和金石实物佐证的方法,在历史叙述中则强调叙述的准确性,在考据史学方法上更是体现了鲜明的科学精神。 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方法。 客观性方法是中国传统史

晚清新政与中国知识界知识体系的转换  2008-04-21 00:00:00

、传统中国知识人知识体系的特点 何谓传统中国人的知识体系?这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它与一些学者所讨论的学术体系、学术分科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简单来说,知识体系即一般读书人应该学习和具备哪些知识,属于较低的层次,而学术分科却是进入研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简说  2008-04-21 00:00:00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蔡元培自小便喜欢翻阅各种史籍,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旧学基

“走在时代前面”的黄遵宪  2008-04-18 00:00:00

今年4月27日,是黄遵宪诞辰一百六十周年。他是一位很值得人们纪念的历史人物。 黄遵宪祖籍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属于客家族系,生于1848年4月27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卒于1905年3月28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享年57周岁,为后人留下了《日

当下文学写作的三个“门”  2008-04-18 00:00:00

“公共空间的文学写作”、“文学与传媒”、“散文时代的文学伦理”等论坛相继举行 近日,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文学论坛活动。众多作家和评论家参与其中,分别对公共空间的文学写作、当下散文写作、作家和媒体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公共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大师  2008-04-18 00:00:00

仰。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冠以大师桂冠的。大师只限于佛教界和学术界。至于其他各个领域,可以产生著名的专家、艺术家、歌唱家,但就是不能冠以大师的头衔。 大师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学术上博大精深,博古通今,是学术多面手,重要学术著作丰硕。例如钱

“文化焦虑”折射什么  2008-04-18 00:00:00

《人民日报》最近发表评论,剖析当今社会的“文化焦虑”现象。有人说,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远去”令人焦虑。 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存中华文化的身份?如何把中国从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

古龙 金庸 黄易三大家的笔下世界  2008-04-18 00:00:00

一 东方无科幻,西方无武侠。 东方人注重内省和修炼,创造出博大精深的武术气功体系。通过人丰富的想象力,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武侠小说。 武侠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如同西方科幻,不受任何拘束限制,无远弗届,追求生命的真谛,探索宇宙的奥秘,融合各领域的科学

古籍收藏鉴赏有“捷径”  2008-04-18 00:00:00

十多年来,伴随收藏热的兴起,古籍也成为藏家“吸货”的一大方向。市场上关于古籍古书版本鉴定的书虽多,但高水准的普及类著述则难觅。上海古籍出版社日前特别选取清末民国间系统介绍古籍版本知识的书籍,加以重新整理,编辑推出了一套《古籍版本基本知识丛

历史上的忧患意识  2008-04-18 00:00:00

“忧患”意识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色之一,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关于古代“忧患”意识,已有不少学人作过研究,现在有条件对此进行归纳。同时在某些观点上加以深化,例如关于“忧患”意识的历史分析,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道德情操的表述 我们打开先秦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读司马光《疑孟》札记之一  2008-04-18 00:00:00

上 篇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是司马光在《疑孟》一书中对《孟子》第一则质疑的标题。万有文库本《司马温公传家集·疑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传家集·疑孟》标题之下有“元丰五年作”五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司马光六十四岁。1086年即元祐元年,司马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