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汉字“囧”:网络文化的独特标志  2008-05-05 00:00:00

由这个字而产生的各种网络表情 “囧”是什么?它是一个汉字,读音 Jiong ;“囧”的含义是什么?本义是“光明”的意思。但就是这样一个字现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 有人研究它如何拼写;有人把它称之为“ 21 世纪最牛的一个字”

从方言认同、民族语言认同到共通语认同  2008-05-05 00:00:00

本文试图以一些中国历史上的例子来说明语言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语言的变迁意味着文化的变迁,语言认同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认同。故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有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从时间的维度上

鉴真东渡——钱文忠教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扬州讲坛”上的讲演  2008-05-05 00:00:00

讲演者小传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1

国学何必斤斤计较于名位  2008-05-05 00:00:00

人民大学国学院表示,将向有关部门正式提交设立国学学位申请。据称设立两年、已经拥有四届毕业生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其毕业生学位授予却不得不“挂靠”在文、史、哲等其他学科上的尴尬现象有望得到改变。 对此,我并不以为然。各国皆无“国学”,只中国有

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文化?  2008-05-05 00:00:00

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

传统节日:我们更需要文化  2008-05-05 00:00:00

传统节日:我们更需要文化 袁瑛 传统节日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取向是保持一个民族国家文化自信和自觉的核心要素,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十分必要。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全球化浪潮裹挟着大量的文化产品和

“四书”进语文教材不容置疑  2008-05-04 00:00:00

编者按:《“四书”应该进中学课堂》(光明日报 4 月 14 日国学版刊载)一文见报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推进讨论,我们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选摘两篇,予以发表。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关注。 我觉得“四书”进入中学课堂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 而是

吟赏丹青:范曾与您谈书论画  2008-05-04 00:00:00

怀素(范曾 ) 俗从何来 俗气,它是灵魂的蒸发物。 俗气于人体内必经历酝酿、发酵、升腾的过程,其间所发生的物理学的、化学的、生理学的全部奥秘有待于实证科学之验定。不过,有一条我们是可以肯定的,俗气是一种物质,一种微分子,它穿越人的皮囊,离开人

科举制在唐朝的变异及影响  2008-05-04 00:00:00

史学界的基本共识是,科举制首创于隋朝。 公元581年3月4日(开皇元年二月甲子),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由禅让即位的皇帝杨坚自“相府常服入宫”登基,史称隋文帝(隋高祖)。隋朝在一片“祥瑞庆云”中宣告成立。八年后,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统一,就

曹雪芹伏笔藏玄机 最终薛宝琴嫁宝玉  2008-05-04 00:00:00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薛宝琴婚事结局的“诗谶”,“不在梅边”示意先与梅家定的婚事不克成,“在柳边”暗示宝琴终嫁宝玉:宝玉是“南宫朱鸟”的“柳”宿,宝琴是“柳”宿旁边的“七星”,“七星”宛若一只月琴。他们的结合是秉承警幻仙姑之命,既不背于“木

反思传统文化(一):耕和织——从男女分工说起  2008-05-04 00:00:00

今天,我们举国上下都把建设现代化作为首要任务。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 除了自然环境和条件外,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能发展,发展的快慢,和社会体制、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而文化传统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说起文化传

汉代“阳儒阴法”治国策略的形成  2008-05-04 00:00:00

汉代是中华文明的真正成型期,无论是疆土的规模,还是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都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期。除此之外,在政治制度、治国理念与策略等方面,汉代也形成了封建王朝的基本模型,这些模型不仅为当世所信守,而且也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范式,规定和塑造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