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继“囧”字在网上引起一阵“骚动”之后,“槑”等一些生僻字又在网上大行其道,一时间“雷”到不少网友。(来源:新华网) “囧”和“槑”字在网络语言中的出现,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年轻网民们为这两个简便好用的字兴奋不已,“郁闷”和“很傻很天真”从此有了更生动形象的“缩写”。但是,质疑声同时也像潮水般涌来,古汉字能这么用吗?这不是糟蹋传统文化么! 对于这些质疑,笔者以为,古汉字新用很正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可以让“闲置资源”得到再利用,有何不可?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本就有着新鲜前卫的特点。网络新用语往往由一些网民将传统文字进行改造或是与一些英文字母和网络符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新词表新意或新词表旧意的极富个性色彩的新词汇,往往一经出现就因符合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而迅速走红。我们可以接受“==(等一等)”“BT(变态)”“虾米(什么)”,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槑(很呆)”“囧(郁闷)”呢?仅仅因为所使用的是古汉字吗? “囧”和“槑”这样的生僻字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出现,属于生僻字,与它们同义的常用汉字多为形声字,不仅造字更好理解,也方便人们记忆和识别。而生僻字本身虽然有些考古价值,但总体来说,更多的是闲置在《现代汉语辞典》中无用武之地,也被现代人所遗忘。与其让古汉字“隐居”在辞典中失去意义,还不如根据其造字特点赋予其新意,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岂不更好?至于这样做是否会曲解古文化,笔者认为,汉语本身就是一种一字多义、一词多义、适用语境非常宽泛的领会式语言,古汉字在被人们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意思,将成为修订后的辞典中的新词条,以开放的眼光来看,这难道不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吗? 每个时代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而语言文字不可必免地要成为时代特色的载体。约翰弥尔顿时代晦涩的古英语已经在现代日新月异的词汇爆炸中退到历史后台;而“盃(杯)”“菸(烟)”等异体字也逐渐从中国人民的视线中消失。文字的更新正是给语言注入新鲜活力,让语言在适应人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内涵。今天的常用字将有可能成为明天的古汉字甚至是生僻字,一个汉字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可,是长期被使用还是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些都应交由时间去检验。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已经对传统语言文字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但这并不能成为拒绝文字及其意思变更的理由。因此笔者认为,古汉字新用,又有何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