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孟子他说: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九)  2007-01-19 00:00:00

别把政府失职说成自然灾害 孟子接着就要说到具体细节了。大家要注意,往后看,儒家(当然也有其他家,但主要是儒家)不少人都流于大而无当,这“大而无当”四个字实在流毒极其深远,比如,一说什么安邦定国之道就是“亲贤臣,远小人”之类的,如果单是这两句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四十三)  2007-01-19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四十三】——跟屁虫嘴脸 (前 314 年)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齐王问孟子曰:“……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则犹可及止也。”齐

刘邵与古典“英雄”概念的基本内涵  2007-01-19 00:00:00

当代对“英雄”一词的高频使用,可以说已形成以“英雄”为核心话语的普泛文化思潮。但有关“英雄”的认识、评价、衡量标准反而相当混乱,对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的基本内涵究竟有哪些,其与当代“英雄”概念有何联系,也少有人提起。因此,重读三国时代刘邵

楼宇烈: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  2007-01-19 00:00:00

国学问题百年来一直在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讨论?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关注?当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落后了,人们认为是传统文化作怪;当政治独立、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开始文化反思;当经济全球化开始、强势文化借着现代技术迅速传播的时候,人们也出

托物留名与东汉史学  2007-01-19 00:00:00

“以史求治”是古代中国明主贤君们带有“标志性”色彩的治国理念,其所指向的是统治者在政治上对史学的需求,这种需求将史学与政权的生存、巩固、延续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统治者的“身家性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因而成为“官方”关注史学、组织人力记事撰

嵇康,魏晋时代的献祭  2007-01-19 00:00:00

魏元帝景元 3 年,嵇康为司马昭所杀。一个被他的时代奉上神坛的人,最终成了时代的祭品。 对于嵇康,《晋书》有这样的描述:“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

《通鉴》札记之四十八 ——将相和  2007-01-18 00:00:00

将相和,折射出如蔺相如等大臣的胸襟气度,史上确实不多,蔺相如、廉颇之外,我找到了三例。 光武帝建武二年秋,贾复南击召陵、新息,平之。后部将杀人于颍川,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

细说水浒(十):王婆的“茶”  2007-01-18 00:00:00

王婆是潘金莲的邻居,郓城县一家小茶铺的老板婆。她的为人《水浒传》中交代的很清楚,完全是一个反面角色,是一个卑劣、丑陋、凶残的三姑六婆形象。她凭着她所经营的职业所积累的“丰富经济”,善于观察,揣测人们的心理状态,以茶为武器,去挑逗、引诱、击

孟子他说: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八)  2007-01-18 00:00:00

人民是可以自由迁徙的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子曰:从南怀瑾到于丹的通俗路径  2007-01-18 00:00:00

《论语》凭借电视而传播,在它 2000 多年的传播史上,电视传播的广泛程度和速度远超汉朝独尊儒术的霸道功效,而其诠释的《论语》再次衔接了 2000 年来《论语》在民间传播中树立的励志、宽慰、规训等形象。 在《论语》 2000 多年的诠释史中,一直存在的学者与

星巴克进故宫与麦当劳肯德基被当作垃圾食品  2007-01-18 00:00:00

最近,中央电视台主播芮成钢在博客上写文章说, 要求星巴克搬离故宫 。其理由是说星巴克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它终究是美国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开在故宫里面,成为世界对中国紫禁城记忆感受的一部分,是糟蹋中国文化。芮成钢说,星巴克

桃花扇底看南朝(上)  2007-01-18 00:00:00

上上周的电视报上, CCTV11 信誓旦旦地预报:下周六晚 19 : 20 隆重播出传承版昆曲《桃花扇》,当下把俺这小心激动得活蹦乱跳,掐着手指头巴巴儿地盼了一个多礼拜。当天晚饭后,早早把香茶沏好,喜孜孜地坐在沙发上只等着看上一场桃花扇底送南朝,不料等来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