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看鲁小札:教科书中“鲁迅”  2009-08-19 00:00:00

“殃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衒,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且介亭杂文 - 忆韦素园君》里的这句话也算是尽人皆知了,这是“世故”

历史的意义是一种“确信”  2009-08-19 00:00:00

唐德刚先生在《史学与红学》一书中写道,“历史是根据实人实事所写的社会现象,小说是根据实有的社会现象而创造的虚人虚事”,这是说历史与小说有虚实之分。但是,另一方面,时间如泱泱河流,所谓历史不过是史家以文字对繁复时空的简化,史家的记述并非历史

从易中天行为看中国知识分子的狂狷  2009-08-19 00:00:00

最初看到易中天质疑余秋雨,有点诧异。一般到了他这个年龄的名人,不惹到自己头上,多是不愿意得罪其他名人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高龄名人,大多自觉地成了孔子所说的“乡愿”,也就是一乡之中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靠的是左右逢源,混个上下脸熟。易中天对

仓央嘉措情诗解读  2009-08-19 00:00:00

有一个藏族诗人叫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意为“梵音海”,他是第六世达赖喇嘛,生于 1683 年,一个农民的儿子。 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他的诗歌犹如是青藏高原又

曾国藩教子  2009-08-19 00:00:00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 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

古代的书愤  2009-08-19 00:00:00

几千年华夏文明史,历来尊崇诗书。“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黄庭坚则说,人不读书,肤浅无聊,“面目可憎也”。百业之中,读书为尊,韩愈在《进学解》里的自我描述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

陈尚君:唐代文学的魅力  2009-08-19 00:00:00

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是中古士族社会最后繁荣的阶段。唐人的行为和宗教取向比较随意,因此文学作品所写内容非常大胆,很少忌讳,是很有趣的现象。 唐代人普遍政治热情很高,最突出的大概就是李白,作品中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亲情和爱情是唐诗中的

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分期  2009-08-18 00:00:00

一个时期以来,思想史、经济史、学术史、文化史等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都以政治史的分期为分期,如 1840 年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开端,也被视为近代史其他分支学科的开端。不可否认,中国近代政治史与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分支学科关系非常密切,这些分支学科受中

战国时期诸子争鸣与邯郸文化中心的形成  2009-08-18 00:00:00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最著名的文化与学术中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堪称诸子学说的摇篮、百家争鸣的起源地。但到了战国后期,稷下诸子已不再满足于“不治而议论”,纷纷奔赴各诸侯国,找寻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乐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前往或曾经到过赵国之都

汤一介:“21世纪初叶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前夜”  2009-08-18 00:00:00

《北京》:您特别早就提到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问题,我还记得乾元国学博客圈开通的时候,就有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国学应该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不能哪儿热往哪儿跑。您当时对于这些说法还发表了一些观点。 汤一介:从中国的传统讲,无论儒、释、道哪

中国历史上改革为何多失败? 屈从暴力拙于创新?  2009-08-18 00:00:00

□ 马立诚:政论家。《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曾任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研究。 □ 雷 颐:文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 历史为什么“忽冷忽热” 马立诚:改革开放

嘉道寒士沈垚的“经世”理想和困境  2009-08-18 00:00:00

经世致用是儒家文化一以贯之的思想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古代士人多怀经世之志。他们或专心著述,以学经世;或仕进有成,以政绩经世。然而经世之途绝非一帆风顺,不少士人尤其是下层士人历经坎坷,清代嘉道年间学人沈垚就是其中之一。 沈垚( 1798 —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