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京华风物:居官不易是皇城  2007-01-15 00:00:00

历代京城尽是锦绣云集、人物荟萃之地,而繁华背后是各种酸甜苦辣的人生。据说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携诗文拜见名士顾况时,顾夫子不以为然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顾读到诗卷中“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句时,不禁赞叹:“有才如此,居易何难

清宫八千麻袋档案的来龙去脉  2007-01-15 00:00:00

鲁迅有一句名言,说是“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并引申出:“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这段话出自一篇有名的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发表于 1928 年 1 月,谈的正是当

词牌故事(三):定风波与满庭芳  2007-01-15 00:00:00

1083 年,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也是朝云来到苏轼身边的第九个年头,她已从一个小女孩长成小小的妇人,而他奔波羁旅的宦海生涯犹自漫漫无涯。近千年之后,我翻看苏轼的年谱,看他六十四年的生命中西来东去,南迁北移的足迹,真是辛酸。除了因乌台诗案被贬

细说水浒(六):一个不戴头巾的男子汉——试论潘金莲  2007-01-12 00:00:00

《水浒》里的潘金莲,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较坏的:她勾引武松,侮欺侮武大,与西门庆通奸,合谋鸩杀亲夫,真可谓心黑手毒。但是,仔细地思忖﹑冷静地分析一下,就会觉得潘金莲并非是个天生的坏人,她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我认为对潘金莲,要赞扬她的反抗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三十九)  2007-01-12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三十九】——养士 (前 321 )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 臣光曰:“孟尝君……是奸人之雄也。”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第 78 页 战国时代,诸侯公子养士,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尤其是四大公子,孟尝、

“兮”字应该怎样读?——应读为“呵”!  2007-01-12 00:00:00

长久以来,一个至关重要的语言文字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文化人的共识和社会的认同:这就是“兮”字不应读作“ XI (希)”,而应当读作“ HO (呵,相当于今音啊 A )”。 请读千古名句:“风萧萧兮(希)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希)不复还

孟子他说: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四)  2007-01-12 00:00:00

中国人也篡改过教科书 梁惠王这一段,还真得多费一些口舌。前面说了,朱熹给孟子留了面子,可有没有人不给孟子留面子呢?有,提起这个人来更是大大的有名,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建国以后,非常重视儒学教育,而且以身作则。朱元璋自己本来没受过什么

《通鉴》札记之四十三 ——生子当如  2007-01-12 00:00:00

龙凤呈祥於膝前,自是父母最大的心愿,眉山苏轼就希望儿子能“无灾无祸到公卿”。南宋人物辛弃疾有句词“生子当如孙仲谋”,则是见於史载的心事。其实这句话的版权当属司马光。《通鉴》载:建安十八年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

国学:民族自信力的试金石  2007-01-12 00:00:00

近年来,国学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国学研究是一个老问题。 1919 年,刘师培、黄侃等人不满于五四反传统派对传统文化的激进态度,他们成立“国故月刊社”,创办《国故》月刊,研究国学,并与反传统的《新潮》杂志相对立。在如何研究国学的问题

《离骚》:英雄的圣战歌与游子的离魂曲  2007-01-12 00:00:00

公元前 229 年,狼烟风起,秦国觊觎楚国的地广国富,吹响了进攻楚国的号角。秦国大将一鼓作气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遣使臣入楚国,请楚怀王前去秦国商谈议和事宜。主战主和,去还是不去,朝野上下一时议论纷纷,人心涣散。屈原识破了秦王的阴谋诡计,

郑张尚芳:千古之谜《越人歌》  2007-01-12 00:00:00

最近发现《越人歌》突然在网上红了起来,原来是电影《夜宴》拿《越人歌》作了插曲。周迅娓娓的唱腔打动了很多人: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二胡:一弦嵇琴格  2007-01-12 00:00:00

1989 年 5 月的一天,我跟一位同学去了一趟中央民族乐团。乐团的二胡独奏演员叫高韶青,是同学很要好的老乡。那天,在我们热情相邀下,高韶青坐在宿舍里的一把破旧的木椅子上,抖擞精神演奏了两首曲子。一首是《江河水》,一首是他自己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改编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