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西部大开发将导致成西部大灾难
来源:未知  作者:荆楚  点击:次  时间:2009-09-05 13:47于哲学网发表

 当年,马寅初先生发表《新人口论》,被“圣恩”眷顾,受到了残酷的政治迫害和人身折磨。二十多年之后,他是含着泪水,看到了他的理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中国的人口问题却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也就是说,他一个人的理论虽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中华民族却在这个问题上全线溃败。时间又过去了五十多年了,我想,我们的社会应该比当年成熟和宽容了。我的这篇文章,也许不会受到马寅初先生当年的隆恩“礼遇”了。尽管这样,我却衷心希望我的分析和预测,是纯粹的胡说八道。绝不希望我的分析和预测变成现实——题记。



自第一代领导人将乌苏里江以东、蒙古和南坎江心坡等领土拱手相送苏俄和缅甸之后,第二代领导人又将钓鱼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了起来。而第三代领导人则走得更远,竟然将当年连毛周都惮于出卖的领土,大笔一挥,全部拱手送给了俄罗斯。于是我想,中原地区的人口密度,已经接近土地承受的极限了。中华民族的后路在哪里?我把目光投向了地广人稀的大西北。但经过我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我得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西北部大开发,将导致西北部大灾难。进而引起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态大灾难。

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题目太大,所要搜求的历史地理变迁的资料也十分繁杂,所以就一直没敢动笔。但经过几年的观察,这一问题却越来越明显的凸显出来,使我欲罢不能。管他妈的资料全不全呢!我们纳税人用高薪养着那么多水利部和国务院的高官,占有着有利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的文献资料,他们不去考虑这种有关国计民生和千秋万代的根本性问题,难道还不该让他们为我论文充实数据去?

鉴于笔者手头资料的限制,如果我的预测和推断的证据不足,请各位权作数学求证上的条件预设来看吧。在这种思路下,我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把本文写了出来。



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就是行动上的勤劳和思维上的懒惰。特别富于激情浪漫的诗性思维,而拙于逻辑严密的理性判断。往往为了表现自己的“紧跟形势”,连基本的逻辑都不顾,就闭着眼睛跟风、起哄、瞎喊一气。比如“坚持社会主义”这个口号吧。到今天,仍然没有任何人能说情这个“社会主义”是个什么玩意,就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在思维上如此迷乱糊涂的?今天的中国人仍然不见长进,在面对这个“西部大开发”时,仍然是一塌糊涂。

西部大开发,这很好。但是要谈这个西部大开发,就要确定三个基本要素:1,当前西部的现状是怎样?2,要达到的目的是怎样的?3,开发些什么?怎样进行开发?这就像一个人迷了路,如果这个人有正常头脑,他就不会急急忙忙的一直瞎撞下去。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他要抬头看看周围的地形地貌,再看看日月星辰,然后确定自己所处的大致位置;其次,他会本能地确定他的家(目的地)在那个方向;最后,他就会选择走出迷局的路径。

面对这个“西部大开发”,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洋洋十四亿人口,竟然没有人留意这三个基本要素!岂有不使这个“西部大开发”坏事的?



我这个人,凡事喜欢寻根究底,凡事也爱琢磨个为甚么?为此,使我在当前的这个没有是非正义的机会主义的海洋里,变得格格不入。正因为我的遇事爱琢磨,喜欢寻根究底,使我在工作中到处碰壁,最后被迫失了业。我的遇事爱琢磨,还使我有了另外一个绰号,这就是当年众多同事送给我的“乌鸦嘴”绰号。我的这种遇事爱琢磨,还使我有一种奇特的预见力。所预见的事情,一再被事实证明——百发百中,很少失手。例如我在98年长江洪水时,见中央他妈的高官们只知道盲目防堵,什么严防死守啦,什么人在堤在啦,等等。我琢磨着呀,湖北素来是千湖之省,荆江两岸的湖泊和湿地,是天然的洪水调节器。而这种愚蠢的防堵策略,却与这种洪水的自然调节功能背道而驰。就像往竹筒里倒水一样,倒进一杯,就升高一寸。还因为我曾经夜航经过荆江江段,在船上看江岸下的城市,就像在山顶上看见山谷里的万家灯火一样……根据我的琢磨,我当时就预言这种愚蠢的防堵策略,将造成巨大的灾难。我当时那个急呀,狠不得飞到中南海去,把我的想法去摆一摆,顺便将那帮蠢材骂他过狗血淋头,才解我心头之气。可是我报国无门啦!急有什么用?我的行为,被我当时的同事当成笑柄,说我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说我是瞎操心。但后来果然发生了多处溃堤、淹死近十万居民的惨剧。于是,他们不得不服了我。再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小青年,为了防止地上的泥水飞溅到自己的身上,于是提起双腿在路上飞驶。我当时就对我身边的同事说:你看吧,这个人将要摔跤的。我的话音刚刚落下,那个人立马就摔了个仰八叉……在我的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可谓举不胜举。故而被同事戏称为“乌鸦嘴”了。这一次,我期望着将这个“乌鸦嘴”的绰号甩掉。



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贫困,可谓有目共睹。报载一小女孩,有一天拣到五快钱,她高兴得像疯了一样,手舞足蹈、高喊大叫——我发财了……还有一位记者,去西北地区采访,路遇一放羊的小男孩,想逗他解解乏。于是记者问道:小朋友,放羊做什么呀?小羊倌答道:卖钱。记者又问:那卖钱又干什么呢?答曰:娶媳妇。记者再问:娶媳妇干什么呀?答曰:生儿子。记者还问:生儿子干什么呢?答曰:放羊。这一不经意之间的一问一答,让这位记者愣住了——它揭示了西北地区的人民的生存哲学——生命在这种苦难的循环中,一代代消逝。

由于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深处。在那里,有巍峨的高山环抱,阻隔了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使季风雨和台风雨很难影响到那里。因而那里的降水十分稀少。如南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30多毫米之间,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多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数十倍。又由于西北地区巍峨的高山对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抬升运动,使那里形成了奇特的高山冰盖。高山冰雪融化的雪水,是该地区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虽然那里有广袤无垠的土地,但具备高山雪水灌溉条件的地区却十分有限。绝大部分地区,是茫茫的沙漠戈壁。而具备高山雪水灌溉条件的地区,则是生机盎然的绿洲。因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是——缺水。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