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当诗人》中的鸟的意象解析(1)-文化研究  2001-09-01 00:00:00

【内容提要】 鸟作为意象,在中外古今的诗歌中普遍存在,在《当诗人》中,诗人还原了鸟自由快乐的本真天性,诗人即将从长篇小说创作的劳役中解放,转向自由快乐的诗歌创作,主题上从传统的族裔关注和作为“女勇士”

反思“余秋雨批评”(1)-文化研究  2001-09-01 00:00:00

大概很有些时日以来,对于余秋雨的批评在各个文学媒体上越来越热闹起来,几成铺天盖地之势,如同当年余秋雨散文的突然火爆。有人说,“余秋雨先生是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名牌”,而“骂余秋雨,是当今文坛的一大时

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1)-文化研究  2001-09-01 00:00:00

对我来说,“余秋雨现象”仅仅是一个个案,它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意义,早已经超越了余秋雨这一具象的生命个体,而具有了一种普遍的“共性”。我希望通过对这一个案的分析,透视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缺席与独立

我看鲁迅(1)-文化研究  2001-09-01 00:00:00

一 第一次听说鲁迅这名字是一谜语:山东消息——打一人名,忘了发表在哪儿,反正是一印刷纸,一大堆谜语,让小孩猜。大约八九岁的时候,我们院一爱看书的孩子跟我们一帮人吹:有一鲁迅,太牛逼了。他眉

鲁迅的功与“过”(1)-文化研究  2001-09-01 00:00:00

在盘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时,我们都发现了这个奇迹:鲁迅写的小说作品最小,但影响最巨。他没有我们当下作家的一种恐慌:倘无巨制,即非大家。他就凭着一本中等厚度的中短篇小说集,高踞在当代中国小说的峰巅。而

评一种批评逻辑(1)-文化研究  2001-09-01 00:00:00

文学史总是要不断地重写的,对作家作品也不应该有固定的看法。每当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时候,都会引起批评家们对已有定评的文学现象做出新的评价。这并不奇怪。但是,这种评价应该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否则他自己

关于鲁迅文学活动的最早报道(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尘封近百年,一朝重现身。在鲁迅逝世70周年之际,一则97年前的关于《域外小说集》的报道被重新发现。这也是迄今所知的国内媒体对鲁迅的第一次报道。鲁迅早期的文学活动再次引人关注,历史再次见证鲁迅研究的魅力

新诗的“懂”与“不懂”(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经过二十年的连吓带蒙,新诗爱好者和写作者已经成了惊恐万状的小白鼠,面对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病句诗,莫测高深,诚惶诚恐,深怕遗漏了一点其中的玄思妙义。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些看不懂的诗是一些一钱不值的垃圾。

齿牙吐慧艳似雪,文采照人清如秋——浅论林纾的译作及其文学史意  2001-08-31 00:00:00

【内容提要】 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其译作推进了中国的文化现代性和中国现代文学话语建构的进程。林译小说恰似一扇洞开的窗牖,国人首次从此洞悉西方世界的文化与人生。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整整一代人,中

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论(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内容提要】 关于秋瑾与近代文学革新之关系,是一个尚未引起重视和得到发掘的重要问题。务实、尚俗、切用、崇外、求变、创新,共同体现出秋瑾文学革新的理论取向和写作态势,其中有关白话“演说”活动的倡导组织、理

“新民”与“心力”——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研  2001-08-31 00:00:00

【内容提要】 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与“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

谈梁启超文学研究中的情感特质(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内容提要】 梁启超是一位感情丰富热烈的人,他的文学研究著作,也打上了这种印记。他往往能够在“知人论世”的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体会作者之“意”而深层次地求得作者之“情”,而且他是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超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297 1298 1299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