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当诗人》中的鸟的意象解析(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陈富瑞  点击:次  时间:2001-09-0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内容提要】
  鸟作为意象,在中外古今的诗歌中普遍存在,在《当诗人》中,诗人还原了鸟自由快乐的本真天性,诗人即将从长篇小说创作的劳役中解放,转向自由快乐的诗歌创作,主题上从传统的族裔关注和作为“女勇士”的战争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战争之后的问题——呼吁世界“和平”,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更深一层的人文关怀;同时通过诗人与鸟儿的和谐相处,体现了诗人的生态观。
  作者简介:陈富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国华裔文学。

Abstract:The image of Bird in the poems is ubiquitous at all times and all over the world. Maxine Hong Kingston's first poem, To be the poet , is 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in year 2000 . In the poem, the poet gives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birds .Maxine would be freed from her tedious longbook and turn to the poem writing---- free ,happy and innocent. And the theme is also changed from "the woman warrior" to "the returning home "after the war, Maxine begins to pay attention to world peace , expressing a wide sight of her and a further concern of human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poem gets along well with the birds, and reflects her eco-awareness.

Key word:To be the poet  Birds   free and peace  ecological harmony

Author:Chen Furui i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she is major in Chinese-American Literature. Email:. 

【关键词】 《当诗人》 鸟 自由和平 生态和谐


鸟,这个天空的精灵,自古以来就受到诗人的青睐,被作为诗中的意象,中外古今不乏其例。从诗经中的“晨风”(即鹞鹰)到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从李白的“大鹏赋”到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鸟”,从陶渊明的静态“归鸟”到泰戈尔的动态“飞鸟”,鸟不仅在诗歌中穿梭,在散文、小说中也是频频出入。中国古典诗歌中把鸟作为意象的例子不胜枚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华裔作家汤亭亭初作诗歌,诗中就有很多以鸟作为意象的例子。2000年,哈佛大学出版了汤亭亭的诗集《当诗人》,这部111页的诗集是她在哈佛大学威廉·梅西讲座的基础上出版的,出版之后深受好评。全书除了诗歌之外,还有一部分起着连接和解释作用的散文,在为数不多的诗歌中,诗人多次以“鸟”这一自由的化身来作为诗歌的意象。所谓意象是指“意中之像”,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人在诗歌中通过运用鸟的意象不仅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态和谐的关注。

在诗集中诗人多次呈现鸟,而并没有具体的指明是什么鸟,犹如唐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中的鸟。我们称这类泛指而没有具体说明的鸟为“无名小卒”,但它在诗中却不是无足轻重,在所有描写鸟的诗篇中所占比重最大。鸟与诗歌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汤亭亭的父母。诗人在第一部分“我选择了诗人的生活”中引用了父亲喜欢的一首诗:"over the river,more rivers/over the mountain,more mountains"?(48),与中国传统说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喜欢与父亲共同“创作”诗歌,即将父亲的诗绣在一块布上。这首诗母亲用“在树上的鸟儿和花、水中的鸟,还有天空中的龙和凤凰”来阐释它的内涵。诗人没有具体描写这些景物具体是如何组合的,但其中的美和妙我们不得而知。诗画具有相通性,这在莱辛的《拉奥孔》和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都早已有论述,用鸟的形象来阐释诗歌的含义,不仅是传统,也是母亲的创意,更是父亲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的完美呈现。

在5月27日?的一首诗“不错的冥想”中诗人这样写:

正常,甜美——水生/植物——/昨夜的梦——/梯子把我们带到/天堂和黑暗世界的/另一边和植物的根部——这将会是/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父亲和我/再次相逢。/梯子通往/母亲的卧室/如果我们在那里放食物/鸟儿就会来,/这些生物/来自父亲的世界/妈妈说不要喂/他们,让他们留在房间里。(18-19)(诗歌译文部分参考邵怡的翻译)


诗人的思维在冥想中跳跃,思路随着文字的流动而流动着,植物、梯子、梦、鸟,还有父亲、母亲。对作者创作小说和诗歌影响最大的父亲,诗人只是轻轻的提到,对父亲去世的伤感,诗人也在思维的游离中将其淡化,我和父亲再度相逢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母亲,诗人选取鸟儿作为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回忆了和母亲之间的“对话”,这只鸟儿来自父亲的世界,在母亲的诗人的意识里,通过挽留鸟儿可以挽留父亲生活的影子,以此来转移对父亲的思念,对家人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鸟就像一个穿越时空的使者,把不在同一个时空的父亲和我、母亲联系在了一起,把原本的感伤淡化并通过鸟儿的情感转移使其变得温馨。

在另外一首同样属于冥想的诗中,诗人描写了她和越战退伍作家在禅宗中心静修时的幻觉体验:

我已经强制安静。我必须安静下来/自己静,其他人静/我能听见静吗?有没有静这样的东西?/空中充满鸟的歌声/飞机声,汽车声,马达声/昆虫马达声,拖拉机马达声/隐藏的渗透一切的静/可包含充塞在空间的声音?/时间可以。理念可以/红尾鹰转圈越转越小/反闪———地震!爆炸!/放射的激光剪穿每处地方/砖铺的路坍塌。砖块埋葬小孩/我呼叫厄尔———他还好/我有理由———地震!爆炸!/取消讲课,不作个别辅导/不,我需要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我走过去,穿过纷纷落下的砖块/我醒了,又去了学校。(参见张子清在《中华读书报》的翻译)

在这首幻觉闪烁的诗歌中,诗人细腻的描写了她思维的每一步移动。静从一开始强迫自己安静的动词到名词——作为一种可以聆听的声音,是诗人在静修时候特有的体验。安静,安静的空气中充满了鸟的叫声,还有其他各种声音,静可以包含这一切。这和中国古代诗人王藉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具有同样的修辞效果,更加衬托了诗人所要表达的静,以动衬静,从而使得静变得更加安静。把一切喧嚣转化为静,这和诗人关注点的转换是息息相关的。在南京大学的访谈中她曾经提到:“沉默,静思能治愈人的心灵,帮助人们重建自我、恢复热情与精力。沉默也能令人停止争论,不再谈论自我。从描写令人窒息、压抑的沉默到展现诗人获得平静、恢复创造力的沉默,我在写作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诗人对女勇士打破沉默的战争有了新的理解,在战争之外,可以通过静修,在充满鸟的叫声的“安静”中沉思更能够找到自我,更能够重建自我。

诗人在呼唤缪斯的时候,内心里的思考依然是通过鸟儿来完成的:“心脏再次快速地跳/鸟欢快的叫,询问,询问。问什么呢?”诗人用分行的诗句代替散文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是走向诗歌创作的一个步骤。鸟作为一个载体抒发了诗人在呼唤时的感情,它欢快的叫声仿佛在追寻着什么问题,而真正思考和追寻的主体依然是诗人。鸟无处不在,诗人在不同地方感受诗歌的时候,鸟在她的思维里游走,鸣叫、追问。清晨,我在阳台上:

清晨,月亮渐渐的淡下去了/我站在南边的阳台上。在我的右边,西边,/Tamalpais的大雾逐渐散去,呈现蓝色的山,蓝色的海湾,蓝色的天空。/鸟在问着问题——没有答案。/它配偶的叫声就是一个问题。爱我吗?爱我吗?/我有点紧张,感觉到冷/就进了房间。更清晰的看到/Mt.Tam,透过玻璃门。/今晚我会回到这里看有什么改变。(38)

正因为鸟在诗人的思维中无处不在,所以在诗歌的叙述中才可以随手拈来为己所用,无意间提到的一个比喻也是用的“鸟”:“一个婴儿哭了,从顶上的窗玻璃飞下/一个圣诞卡就像一个鸟,让我想起我的弟弟。/厄尔在水里的呼唤/一阵雨就像一场及时雨/万事都是相通的。/我慢慢老了,每件事/都会有一个关于生命的遐想。”(41)在春天的第三天,2000年的3月22日,诗人写到:清早,一个鸟在说话/Me Me Me /Do Do Do。诗人用一首名字是《鸟》(Birds)的诗歌来表达了她在这一天清晨更多的思考:“我住在一个地方太久,/鸟儿用我的白发/织起它们的巢。”鸟和作者的关系我们可窥一斑。这一新奇的比喻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在海德公园散步喝茶的时候看到了两只在水上跳舞的鸟。“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鸟——长长的脖子,长长的腿,长长的喙——面对面的跳舞。他们看起来像长长茎上的花,一圈圈的移步、摆动,面对面做着同样的动作。”(53)对这样的两只鸟,诗人观察的饶有兴致,描写的生动活泼。两只自由快乐的鸟,和诗人此时与厄尔的心情遥相呼应,也体现了诗人此时轻松惬意的心态,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