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俚俗与精练的统一 ——谈元散曲的语言特色(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过去有种说法,“诗词尚雅,曲语尚俗”。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就语言特色而说的。“曲语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另一方面允许甚至提倡方言土语

诗的语言 曲的意趣——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特色(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是一部蜚声艺苑文坛的古典名著。自从它问世以来的七百年间,一直传诵不绝,上演不衰,它的强烈的反封建主题固然赢得了人们的共鸣;它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特别是语言艺术,同样令人叹

“团圆”“私奔”“惜别”——《西厢记》结尾之探讨(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故事,在王实甫作《西厢记》之前就已经流传五百多年。唐代诗人元稹曾写过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所描写的是张生与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其主题是维护封建礼教,有严重缺陷。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兼谈戏曲意象创作问题(1)-文化研  2001-08-31 00:00:00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六十)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六十一)又说:“诗

《聊斋志异》中的微型小说(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聊斋志异》是一部搜奇抉怪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蒲松龄触时感世的孤愤之书。全书共八册,近五百篇。就内容而言,有的是抨击封建社会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揭发科举制度种种弊端;更多的则是表现人民群众爱情婚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文化研究  2001-08-31 00:00:00

三国戏、水浒戏是元杂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有显著位置,不仅数量多,内容也相当广泛。它们都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书之前,是小说成书的重要材料来源之一。据统计,在元杂剧中三国故事戏约

晚清启蒙之“艰”(1)-文化研究  2001-08-30 00:00:00

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清王朝开始实行“新政”,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由此兴起并持续至1911年王朝覆灭。有人评价:“清朝在它的最后十年中,可能是1949年前一百五十年或者二百年内中国出现的最有力的政府和最有生

《中国近代期刊汇刊》出版缘起(1)-文化研究  2001-08-30 00:00:00

一 《中国近代期刊汇刊》自1991年出版至今,已经16年了,如今中华书局再版影行,并以新出《清议报》见赠,回顾往事,感慨良多。顾问三人,顾廷龙、方行相继谢世,我也年过八旬,垂垂老矣,因草此文,以供参考

“三元”说之宗宋及其诗学价值指向(1)-文化研究  2001-08-30 00:00:00

【内容提要】“三元”说是陈衍针对今人强分唐宋诗与扬唐抑宋的诗学观所提出的诗学纠偏策略。它以三元皆盛之论,将唐宋诗并列,同时又立足于宋诗,特别以杜、韩、黄为重心,突出宋诗对唐诗的创变与突破,从而确立宋诗

《人间词话》推崇五代北宋词的一个重要原因(1)-文化研究  2001-08-30 00:00:00

【内容提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推崇五代、北宋词的一个重要原因,乃在于这一时期的一些优秀词家时有表现或触及人类生命共感的篇章或名句。王国维从哲学的高度感悟这些名篇或名句,通过对社会人生的广阔联想,阐发

思想启蒙下的诗体演进:重审“诗界革命”(1)-文化研究  2001-08-30 00:00:00

[摘要]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此背景下由维新派领导发起的“诗界革命”,义无反顾的承担起“思想启蒙”与“诗体革新”的双重任务。诗体建设一方面要承载文化政治精英的维新思想,另一方面又

林纾与桐城派、改良派及新文学的关系(1)-文化研究  2001-08-30 00:00:00

林纾在清末民初以古文笔调翻译了西洋小说189种,把外国文学大规模移植到中国来,促成了中国文学的巨变。他是古文家,颇为晚清桐城派“护法”,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桐城派,也不按桐城派的清规戒律行事;他虽是改良派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299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