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象本论学派  1970-01-01 08:00:00

象数派易学家在对待象与 数的先后关系、象数与理气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从而形成象学与数学两个流派,在哲学上形成象本论与数本论两种本体论倾向。 真正形成象学派与数学派是在两宋。王称《东都事略·儒学传》说:“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以象

《易传》人性论探微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作者认为,《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了完成和显现。并且认为,《易传)、(中蔺)、又孟子》实际

《周易》史观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  1970-01-01 08:00:00

综观近年来的易学研究, 《周易》历史观的内容及其价值曾有不少学者论及。但多数似乎语焉不详。至于《周易》历史观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个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前辈专家和时贤。 一、《周易》历史观之意蕴 中国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王弼对象数的重新定位及其对治《易》  1970-01-01 08:00:00

一、引言 自两汉时代起,研究和阐发《周易》经传成为一种专门之学,即易学。而易学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个基本派别,即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此外尚有一兼综象数与义理的中间派别)。如何对待象数与义理,如何在《易》的基本学说架构下给象数与

论易道与中庸之道  1970-01-01 08:00:00

什么是易道?什么是中庸之道?易道与中庸之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作为抛砖,以期引玉。 一 什么是易道 什么是易道?用帛书《要》的话来说,易道就是通过审察认识那把握吉凶之门的损益之道以达到顺天地之心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是人们为

《易传》“德”论研究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德”在《易传》思想体系中不仅仅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哲学范畴。因此,系统考辨“德”在《易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全面把握《易传》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易传;

从“两仪”释“太极”  1970-01-01 08:00:00

《周易大传·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这段话是借解释筮法象数的形式而发挥出关于宇宙生成的哲理。“易有太极”的“易”字,从筮法象

易简工夫终久大——《周易》与陆九渊的心学  1970-01-01 08:00:00

摘要: 陆九渊以心解《易》,以此为其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展开寻找到经典根据。其心学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与其对《周易》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理论、三陈九卦之序、《艮》卦“艮背行庭”之旨、太极本体的解释关系密切。他的心学智慧也反过来丰富了《易》学

易道:中国古代文论的哲学基础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周易》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互动、通变致久理论,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哲学基

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文章认为焦循通过“旁通”、“当位失道”、“时行”、“八卦相错”、“比例”五图,编织了一套表现为象数形式的逻辑类比推理的思想构架,并将自己的道德理想尽数纳入构架之中。这样,焦循一方面确立了研究易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具有以“旁通”为主

《周易正义》:“无本论”向“气本论”转化的桥梁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周易正义》是唐朝孔颖达为魏、晋时王弼、韩康伯《周易注》所作的疏,其总结并发展了汉易,促进了汉易向宋易的转化。《周易正义》并成为王弼“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桥梁与中间环节。孔颖达从“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

阴阳变易与境域生成——从区别性特征看《周易》象数  1970-01-01 08:00:00

摘要: 象数作为易学的生命之源,本身蕴藏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含义。本文从对象数学的重新审视出发,通过把易象还原为原本的区别性特征,阐发阴阳变易与境域生成的关系,揭示象数的终极价值。 关键词: 象数; 二项对立; 变易 Transformations between Yin and
1171399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