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考述了焦循的旁通、相错、时行三说,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看法:1.焦循以普遍联系和爻位运动的观点研究《周易》,把《周易》六十四卦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系统,比之孤立、静止地研究《周易》一卦一爻,更有意义。2.焦循独

论“帝乙归妹”与商周联姻无关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对“商王帝乙嫁女于周文王”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易经》的“帝乙归妹”与《诗经·大明》描写的周文王迎娶“大邦”之女一事无关,不宜将两者联系起来理解并据以说明其他历史问题。  关键词: 易经;诗经;帝乙;周文王;归妹 “ Emperor Yi mak

论《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改造  1970-01-01 08:00:00

——论儒家形上学体系的建立 摘要: 《太玄》是模仿《周易》而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太玄》的模仿痕迹都很明显。从性质上看,(太玄》像孟、京易学一样,是一种天人之学。太玄》的独创性在于:体例上采用“三、九”系统;赞辞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直接

灵棋课法的由来及其符号解读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将灵棋占法当作“易占”的一个支派加以研究。作者以《道藏)本及《四库全书》本中的(灵棋经)为基本文献,考察“灵棋课法”的由来与归属。作者认为,从道书记载情形看,灵棋课法早先应该属于道教使用的一种卜筮技艺。在分析了灵棋课法与易学的关系之

孔子与《易传》——论儒家形上学体系的建立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易传》为道德的存在提供了形上学依据, 其中的“尽性至命”是对传统的道德功利论的突破。《易传》是《春秋》乃至整个孔学的理论基石。 关键词: 孔子;易传;儒家;形上学 Confucius and Yi Zhuan  ——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taph

试论道家思想与《易传》的形成  1970-01-01 08:00:00

《易经》和《易传》在宋代以前被视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欧阳修怀疑《系辞》可能不是孔子所作,弓I起了人们对《易经》和《易传》的关系的思考。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已基本证实《易经》是周朝初年的作品,《易传》的成书年代则要比《易经》晚得多。至

论《系辞传》是稷下道家之作——五论《易传》非儒家典籍  1970-01-01 08:00:00

近年来,我在《哲学研究》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易传·系辞所受老于思想的影响》、《易传·系辞所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彖传与老庄》等文章。去年冬天,又完成了《易传与楚学、齐学》一文(国内尚未发表,收于《老庄新论》书中,香港中华书局91年版)。今年暑假,

道家新成员考辨——兼论《易·系辞》不是道家著作  1970-01-01 08:00:00

近些年来,研究道家的人很多,出的成果也很多。这是可喜的现象。有些研究似乎在强调道家重要性的同时,力图扩大道家队伍,把传统认为是儒家一些人物和著作收入道家,成了道家的新成员。 传统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改变应该有确实的理由和充分的根据。根据

论《易传》的学派属性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关于古书学派属性的判定,首先应辨析其最高范畴与核心理念,其次应观其学术方向,看其学其术到底要把社会引向何方?最后还要考察其与历史文献之关系。由是观之,《易传》为儒家的典籍,殆无疑义。陈鼓应先生所说《易传》与黄老、稷下道家之同,只是表

京房易学的象数模式与义理内涵  1970-01-01 08:00:00

汉代易学以象数派为主流。人们能常认为,象数派排斥义理,义理派扫落象数,这两派各持一端,势如水火。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实际上,在各派易学中,象数模式与义理内涵作为形式与内容是统一而不可分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讲义理,不能说离象数形式,讲象数,目

商代占卜丛考  1970-01-01 08:00:00

占 卜是古代中国宗教巫术中的重要活动,是统治者凭借神权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之一。《史记.龟策列传》云: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  1970-01-01 08:00:00

《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 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在有关占筮的记
1171399首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