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正统论与欧阳修的史学思想(1)-历史学  2001-07-16 00:00:00

自从梁启超指出:“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1 〕后,述中国传统史学者,皆以为正统不足论。其实,作为传统史学中的一种深层的历史观念,正统观一直影响着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著的内容与形式,决非

两宋史家的忧患意识(1)-历史学  2001-07-16 00:00:00

清人龚自珍曾这样深刻地指出:“吾闻深于《春秋》者,其论史也。”“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注:《龚定庵全集类编》,卷四,《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龚自珍的话,揭示出了中国古代

论宋人长编体当代史的崛起(1)-历史学  2001-07-16 00:00:00

宋代是中国史学的辉煌时代,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当代史或者说本朝史的成功撰述。两宋统治者特别重视修当代史,“订正旧史,以明国论”,[1]数目繁多的诸帝《实录》、国史,即分别为当代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但是,

论明代前期史学之衰落(1)-历史学  2001-07-16 00:00:00

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史学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点。以明代发展百余年为界,分前(洪武 至正德朝)、后(嘉靖以后)两个时期来描述明代的史学状况是比较可行的,这种说法已 为史学界所公认。正如德国学者傅吾康先生在其《

论魏晋南北朝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1)-历史学  2001-07-16 00:00:0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分崩离析的战乱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的八王之乱、南北朝各短暂王朝的频繁更迭,这动荡不已的局势使国家藏书遭到严重损失,学术消沉达于极点。然而对思想而言,由

论两宋馆阁之校勘史书(1)-历史学  2001-07-16 00:00:00

近年来研究北宋官府校勘状况的论文已有数篇,研讨南宋馆阁校勘的则很少见,本文专门探究宋代史部书校勘方面的特色和成就。 本文所述之校勘活动,主要是朝廷中以校勘史书为主要目的的文献整理活动。两宋曾

《晋书》的史论(1)-历史学  2001-07-16 00:00:00

史论的创立,由来已久。《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汉书》有“赞”,《三国志》有“评”,《晋书》以下,则多为“史臣曰”。《晋书》往往在有些例目前加一段序言,说明设立之原由凡例,有

对耕者有其田与耕者有其权的新探讨(1)-历史学  2001-07-15 00:00:00

康雍乾时期,即18世纪,是德国巴伐里亚社会经济转型的前期。此时,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最后阶段,新的工业社会具备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丧失土地占有权的农民达96%以上,他们握有的耕地权也逐渐发展成为前行的

明清时代的历史特点及其走向(之一)(1)-历史学  2001-07-15 00:00:00

明清时期古代中国社会的终结及其教训 中国是一个虽然临海但内陆面积非常辽阔的国家,其核心部分为黄河、长江流贯的地区,这里土地肥美、交通便利,其经济开发、文化积累与政治进步很早就走在周围地

明清时代的历史特点及其走向(之二)(1)-历史学  2001-07-15 00:00:00

明代的历史特点及其经验教训 明朝长达2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弄清其历史特点, 不仅对深入研究明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整体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明代遭遇了前

明清历史再认识的几个疑难问题(1)-历史学  2001-07-15 00:00:00

从国内外史学动向观察,有关明清史再认识的问题,事实上已经被提出。特别是欧美“反欧洲中心主义”史学的崛起,意欲颠覆中西历史评估的传统“标准”,使这一问题变得难以回避,而达成共识的难度也较以前大为增加。另

隋代东北亚形势和炀帝耀武三征高句丽(1)-历史学  2001-07-15 00:00:00

内容提要:本文搜集史料对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战争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考订,对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及隋与高句丽双方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高句丽经五百年的独立发展扩张,在东北亚形成有如后来满清对明朝般俯瞰中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383 1384 1385 1386 1387 1388 1389 1390 139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