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当代文人的学术使命(1)-文化研究  2001-08-24 00:00:00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转型,各国普遍缺乏创新性社会理论的引导和支持,生活在这一时期的诸子们以“救世”为己任,积极探研治乱途径,为社会提供了多种理论选择,这种精神对于当代文人学术使命的树立亦有重要的意

姚鼐立派与“桐城家法”(1)-文化研究  2001-08-24 00:00:00

【内容提要】姚鼐及其所树立的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学流派中的一大宗。有关桐城派的纷争之烈,实为前所罕有。究其故,则姚氏及其弟子意欲“举天下统为一派”、“奉桐城一先生之言”为不得移易之“家法”,实为讼争的根

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1)-文化研究  2001-08-24 00:00:00

【内容提要】张岱向被视为晚明(性灵)小品的主要代表作家。但检核历史可以发现,张岱的几乎全部小品都成书于明亡清立后三四十年间,作为小品作家,

杂剧的成熟以及与散曲的关系(1)-文化研究  2001-08-24 00:00:00

【内容提要】元杂剧的成熟必须具备外部条件,因为这是杂剧产生的土地。但一种文学艺术的发展,却有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从南宋起,雅文学渐有俗化现象,而俗文学如戏曲小说渐渐壮大,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至金代,

双卿真伪考论(1)-文化研究  2001-08-23 00:00:00

【内容提要】关于《西青散记》所记述的贺双卿是不是实有人物,学术界长期形成三种不同看法。近年来,认为双卿是实有人物的看法渐成势头。但是通过对于《西青散记》中双卿记述的若干“内证”和“外证”的考察,笔者认

关于清诗(1)-文化研究  2001-08-23 00:00:00

【内容提要】清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传承史上的集大成者,无论就诗歌型态体式的演变还是审美兴观的功用,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清代的文化政策、学术思想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都对清诗的艺术取向及演进轨迹产生了重要影

一个晚明小品选本与一次文学思潮(1)-文化研究  2001-08-23 00:00:00

在1930年代中国文坛上兴起的言志派文学思潮中,沈启无编选的晚明小品集《近代散文抄》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与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理论一作品,相互配合,直接推动了晚明小品热和言志派文学

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1)-文化研究  2001-08-23 00:00:00

【内容提要】明代是一个全面宗唐的时代,明人选唐诗盛况空前。本文从明代唐诗选本和选集入手,通过考察其序跋凡例、圈点批注以及选诗的相对范围、数量比例、风格面貌等,展现不同阶段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

明清之际太湖流域郡邑词派述论(1)-文化研究  2001-08-23 00:00:00

【内容提要】明末清初,太湖流域的郡邑词派及其结集郡邑词选是唐宋以来少见的词学现象。本文对这一现象展开综合考察。在考察郡邑词选的分布与选况后,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特定人文空间中形成的区域文学观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1)-文化研究  2001-08-23 00:00:00

【内容提要】基于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金圣叹选择了“著书自娱”作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支点,体现了一种“顺性”、“遂性”的人生哲学;其与“魏晋风流”有着精神上的血脉联系,具体表现在“玄心”、“洞见”、

高启之死与元明之际文学思潮的转折(1)-文化研究  2001-08-23 00:00:00

【内容提要】本文纠正了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来对高启之死的长期误解,即认为死亡是造成其未成为一流诗人的原因。文章深入探讨了高启入明之后的创作变化及衰竭原因,认为他之所以没有取得理想的创作成就,是由于

论明代前七子之儒士化(1)-文化研究  2001-08-23 00:00:00

【内容提要】明代前七子在复古运动后期普遍存在着从文人向儒士转化即“儒士化”现象,王廷相、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为其代表。转化的方式、程度虽不尽相同,学术指向却基本上以关学为旨归,是前七子关学品性的直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