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回眸粮食严重短缺年代的代食品研究(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1959年到196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业连年歉收,城乡居民粮食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中国科学院响应号召、动员所属京内外30个研究所的数百名研究技术人员承担代食品研究和

双百方针拯救了胡先骕(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1955年初,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在他的专著中,批评苏联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的物种与物种形成的“新见解”缺乏科学依据。这本是生物科学中学术是非问题的评论,却招致一场政治批判,胡先骕被扣上了反对苏联、

为麻雀翻案的艰难历程(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历史事件有时会重演。18世纪40年代,普鲁士执政者曾因错误地下令扑灭麻雀,自酿苦果。19世纪60年代,法国重蹈覆辙。谁会料到,在世界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的20世纪50年代,已经为历史和科学证明是错误的消灭麻雀的事件,

小议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回顾》(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应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的邀请,在中南海怀仁堂向部分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百花齐

对土专家进科学院当研究员的反思(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新中国建立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过几次反复曲折。5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知识分子队伍无论在数量方面,或业务水平方面,都不足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急速发展的需要。当时对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待遇中的

近代科学的传入与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解(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内容提要】在19世纪,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近现代科学,把科学视为救国强国的工具,这种观念一直持续至今。但是科学从本质上说是求知活动,科学是在求知精神的激励之下发展起来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1607-1966(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要:16世纪末以来,西方科技知识系统地传入中国,中国科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制度及其在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均呈阶段性变化。本文讨论“文革”前中国选择科技发展战略的阶段性特点及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并探讨战略对

SARS病原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中国科学家的启示(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 要:中国是SARS的最早发现地和最严重灾区;中国科学家最早展开SARS病原体的研究。然而,中国科学家却未能先于外国科学家及时发现SARS的病原体,而且这不是由于实验装备落后所致。SARS病原体的发现过程给予中国科

试论束星北的学术地位(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要: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束星北的学术成就,即按著名学者对束星北的评价、束星北发表主要论文的学术刊物的水平、束星北导师的学术地位,以及对束星北学术成就评价不当的分析,说明束星北在其学术生涯中

层子模型前后-关于声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物理学研究的案例分  2002-01-30 00:00:00

摘要:本文回顾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在我国对“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进行的多次批判运动。特别是依据“百花齐放”的方针,对层子模型前后声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并指责同行物理学家为“唯心主

一部浮夸的科学家传记-评刘海军《束星北档案》(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作家出版社于2005年初出版了一位记者刘海军写的一部“传记文学”:《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1](以下简称《档案》),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最近还评上了一个科普图书奖。本文讨论《档案》里所述主人公

任鸿隽:一位睿思的科学人(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 要] 任鸿隽的中国现代有影响的、有睿思的科学人。本文仅仅围绕他关于学界和学术研究,中国学术之敝及其原因,中国古代无科学,知识和常识、发明和研究等加以评介,以揭示他的思想的几个富有启发性的侧面。[关键
1171399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