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丁翕云:且从诗苑试锄荒  2008-04-30 00:00:00

暮春四月,正是催芳绽绿的好时节。报捷电话从绿树深处的长沙市望城县格塘乡万家坝村飞来——农民老诗人丁翕云的诗谜集《谜艺诗词——献给青少年的一束心香》,终于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了。 一本书背后,是这 位农家老人执著一生的诗词故事——七十八载乡野

柏杨:像鲁迅般“刻薄”的世俗知识分子  2008-04-30 00:00:00

好友南方朔:晚年的柏杨与世无争 1960、1970年代台湾戒严时期,一些人以被迫害者英雄的形象存在,柏杨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在一个政治压迫的年代,总会出现这样的所谓英雄。柏杨把对迫害者的反抗转移到普遍的中国文化、中国人身上,所以他写出了《丑陋的中国人

斯人已逝?文章不死  2008-04-30 00:00:00

“丑陋”是“卧谈会”流行话题 1985年,《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在书中说,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是因为被“千年酱缸”酱成了“干屎橛”。该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代理柏杨大陆出版事宜的出版人

葛剑雄 :知识分子早逝的另一面  2008-04-30 00:00:00

四五十岁以上的知识分子必定对蒋筑英等科技精英早逝的悲剧记忆犹新,但最近见到有关知识分子早逝的新报道,像蒋筑英那样正当盛年却遽然身亡的事例近年来比二十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需要知识分子自

在时间的岸边“唠嗑”——读季羡林《忆往述怀》  2008-04-30 00:00:00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他素以学术造诣著称,但年事耄耋却神思焕发,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可以说,读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然而,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与他那些苦

论吴宓的道德观  2008-04-30 00:00:00

冯友兰的文化三说  2008-04-30 00:00:00

冯友兰的“贞元六书”各有所侧重,又相互配合。如果说《新理学》《新世训》《新原人》《新知言》四书算作新理学思想体系的理论篇的话,那么,《新事论》《新原道》可以算作其思想体系的应用篇。《新事论》运用新理学的理论观察中西文化差异,研究中国社会发

李师师与韦太后  2008-04-30 00:00:00

李师师何许人也?她是北宋末年开封城中的名妓,因与宋徽宗有过一段风流韵事而被骚人墨客曼吟低咏;韦太后何许人也?她是宋徽宗的妃子、宋高宗赵构的生母。一个是承欢卖笑的青楼女子,一个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两人地位相去何啻霄壤!在江山易祚、国破家亡之际

斯人已逝文章不死  2008-04-30 00:00:00

“丑陋”是“卧谈会”流行话题 1985年,《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在书中说,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是因为被“千年酱缸”酱成了“干屎橛”。该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代理柏杨大陆出版事宜的出版人

科学家的三种精神  2008-04-29 00:00:00

科学家首先是人,所以也和普通人一样,有衣食住行的需要,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在精神上也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层面。然而由于科学自身的性质,科学家在某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专注精神。科学研究是发现,是质疑,是探索,

贾植芳:把“人”字写端正  2008-04-29 00:00:00

人生九十二年 经历“八十一难” 4月29日,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贾植芳先生的追悼会在上海举行。 92岁的贾先生生前曾多次对学生说:我很想参加自己的葬礼。看别人为自己挂哪张遗像、穿什么衣服,看自己躺在那里,是什么表情;谁来送花

“伪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2008-04-29 00:00:00

●“伪书”误导了读者,把错误的信息或思想传递给了读者。在这一点上,“伪书”的害处明显超过了盗版书,因为盗版书还有一个真实可靠的版本来源,不致于把完全虚假的东西强加给读者。 ●“伪书”损害了作者的声誉,扭曲了作者的真实面目和思想。 ●“伪书”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