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三国》历史与历史《三国》的文化标尺  2008-04-28 00:00:00

《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的喜爱和推崇。俗语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如同说“少儿不宜”、“老人不宜”。对于“老不读《三国》”,有两种说法较有意味:一是“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

三字经(修订版) 前言  2008-04-28 00:00:00

温和的金庸  2008-04-28 00:00:00

漫天风沙的日子金庸先生来到北京。我按约定时间赶到香格里拉饭店。午餐后赶回饭店的金庸先生没能休息,来来去去已见了几批朋友。显然金庸先生有些疲劳,且口干舌燥。问他是否喝点水,休息一下?他虽温和地表示:没关系,没关系。我还是主动为他倒了一杯矿泉

手碰得到的地方都是书 ——文化老人贾植芳最后的日子  2008-04-28 00:00:00

昨天晚上6时46分,文化老人贾植芳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文章,这位92岁高龄的老人此刻放下了手中的笔,去天堂跟相爱相扶多年的妻子任敏团聚了。女儿、学生陪伴在他床前,送老人最后一程。 春暖花开曾想出院 “先生上午还能说话呢。”

何必“妖魔化武则天”孟宪实谈“史学热”  2008-04-28 00:00:00

《百家讲坛》主讲人、唐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孟宪实 [编者按]4月25日上午,《百家讲坛》主讲人、唐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孟宪实作客人民网文化频道,就“大众史学热”等话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人民网文化频

柳斌杰:应发扬中国耕读文化传统  2008-04-28 00:00:00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今天在第十八届书博会中国出版高层论坛作主旨演讲时说,应发扬中国耕读文化传统,营造新时期农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柳斌杰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农民崇尚读书的传统,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孟母三迁等读书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古

旧曲新弦见沧桑——《李自成(精补本)》序  2008-04-28 00:00:00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推出第1卷,即以其内容的厚重深切、表现手法的典雅丰富,引起当时读者的惊喜。记得在1964年春节间,还是大四学生的笔者在湖北图书馆读到该书时,即领受一阵久违了的现实主义杰作的清朗之风。时过40余年,其初始阅读的

季羡林的情感世界  2008-04-28 00:00:00

●每一次想到北园,心头总会油然漾起一股无比温馨无比幸福的感情,这感情将会伴我终生。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一个母亲。现在到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

失散古驿道  2008-04-28 00:00:00

杨绛先生出新书,书名叫《我们仨》。书出之前,已听说她在写回忆录并起好了这个书名,当时心中一震。这个书名实在太好,自听说后,我仿佛不停地听见杨先生说这三个字的声音,像在拉家常,但满含自豪的意味。 书名立刻使我感到,这位老人在给自己漫长的一生做

礼仪之邦:中国人不该叫错的"三个称呼"  2008-04-28 00:00:00

彬彬有礼的古代中国人 现代汉语则承袭了古代汉语典雅、得体的特征。尤其和人打交道,一张嘴就是谦辞、敬语,自然要讲究尊卑长幼。谦称和敬称都涉及对人的称谓,这些语汇有固定的说法。过去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大”,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

郑欣淼:故宫的价值与地位  2008-04-25 00:00:00

郑欣淼,汉族,陕西省澄城县人,1947年10月生,西北大学党政专修科毕业。2002年9月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2003年9月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在文化理论研究、政策科学研究、鲁迅思想研究方面,有4部学术专著出版,并发表50余篇论

国人阅读:站在新机遇的关口  2008-04-25 00:00:00

30年,相对于中国人漫长的阅读史而言,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就在这短短的30年间,中国书业以及国人的阅读却在实实在在地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30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头几年,深受之前的几十年所累,后几年的作为,又将影响以后几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