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散淡中的“真”  2008-04-29 00:00:00

作为教授和学者的钱谷融先生近年来也偶尔写些散文,或怀人忆往,或谈文论艺,或书简答问,总会提供一点新鲜独到的思想见解,给读者带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温馨感受。钱先生对于散文创作有一贯的理论主张。他反复强调:“我对散文,要求的是真诚、自由、散

肇畛文誉 今动骚坛  2008-04-29 00:00:00

二十几年前,余初与文学结缘,即喜唐宋诗词,并大量搜集有关评论著述,这些著述当中就有袁枚的《随园诗话》,后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见有《随园诗集》,方知雍乾时期北方亦有一“随园”,即河北任丘边连宝氏。一面之缘太过匆匆,故于边氏及其作品知之甚

沈昌文处世之弃与不弃  2008-04-29 00:00:00

《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2008年4月)一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实记录了沈昌文先生的人生经历,阅读此书,犹如沐浴于质朴的气息之中,心底却泛起无限遐想。 书中主角沈昌文先生,著名出版人,1931年9月生于上海,前《读

繁简之惑  2008-04-29 00:00:00

今年的政协会上,有几位演艺界的委员联名提议,在小学开展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我以为,这一提案是及时的和必要的。 简化字已实行四十多年,它对普及文化教育和方便书写,功不可没。现在,一些海外华人、别的国家甚至联合国文件,都接受并使

皓首穷经 终生读史  2008-04-29 00:00:0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史官有记言修书的传统。中国古代负责文字记录的官员称为史,史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经常出现,其象形之体,右手持物,表明史家要忠实记录。汉学者许慎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史是专门保管

乘车与做官  2008-04-29 00:00:00

近读丰子恺老先生的一篇杂感《车厢社会》,对其中的一段小诗印象很深。诗是这样写的:“人生好比乘车:有的早上早下,有的迟上迟下,有的早上迟下,有的迟上早下。上了车纷争坐位,下了车各自回家。在车厢中留心保管你的车票,下车时把车票还他。”文中说,

孙子的“求全”与“取偏”  2008-04-29 00:00:0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古老而精辟的军事格言,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一直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而它 正出自中国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学家孙子之口。孙子之所以在军事史上享誉中外,名播千秋,被尊奉为“兵圣”、“百世兵家之祖”,除了他曾经辅佐阖庐经国治

科学评价“儒商”及其“诚信”  2008-04-29 00:00:00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儒商”及其“诚信”的会议和研究不绝如缕。其中,不乏拯救当前信用危机,以中国特色商业伦理对抗西方文化霸权等意图。但如从科学求真学术理性角度看,许多问题似乎均有待深入讨论,认真反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2008-04-29 00:00:00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对传统消费观的专题研究似不多见。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古代思想家对消费问题的系统论述较少,另一方面学者对此似缺少关注。惜其常弃而不论,本文就孔子与老子的消费观试作阐述,以期拾遗补缺。同时,用比较的方式进行研究,以揭

魏晋南北朝酒话漫谈  2008-04-29 00:00:00

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悠久,对这一习俗的记载,先秦以来已屡见不鲜。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酒禁大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加上许多身处乱世的人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酒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甚至是应付世事的方式,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

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2008-04-29 00:00:00

这不是一片文艺批评,而是文艺批评史上一个问题的澄清。它并不对中国旧诗和旧画试作任何评价,而只是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价。 一 当然,文艺批评史很可能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要集中心力,保卫专题研究的纯粹性,把批评史上涉及的

孙健:说说中国古代的“民爵”  2008-04-29 00:00:00

我们知道,泰山有“五大夫松”,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公元前 219 年的时候,始皇帝巡视东方,并登上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在他下山的途中,突然遇到狂风暴雨,书中记载: 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估计当时遇到的是雷暴雨,下得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