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从掌故中读到的近代史  2007-09-06 00:00:00

何谓“近代” 自道光二十年(1840)至民国八年(1919),为中国近代史;自民国八年至三十八年(1949),为中国现代史。这是大陆历史教科书沿用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分期。然而,如此分期,问题不少。仅从字面上就看得出来,清代和民国被混在一起,而中华民国在大陆的时

刘邦的另类解读:幽默成就大业——趣读史记  2007-09-05 00:00:00

刘邦说:不懂幽默的人,都是纸老虎 大汉王朝建立之后,刘邦曾就若干历史问题召开过专题会议,其中一次会议就是专门总结楚亡汉兴的历史经验。 刘邦在那次会议的开幕词中严肃地说道:“同志们,朋友们:经过无数先烈大义凛然、前赴后继的斗争,我们灭掉了外强

成长与救赎 ——《西游记》主题新解(下)  2007-09-05 00:00:00

(二)解脱与救赎 与英雄成长主题相辅相成的,是关于救赎的主题,这就与印度哲学和佛教有关。佛教从汉代就传入中国,其中一支后来与中国的道家学说相结合,成为禅宗;与此同时,本来意义的佛教通过中印的交流,仍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也带来了印度哲学。古印

借官生财与放债取息: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二  2007-09-05 00:00:00

西门庆是商人兼官吏,借助手中权势及官场关系索贿受贿,是其收入来源之一。 其实早在做提刑官之前,“结交官吏”“说事过钱”已是西门庆驾轻就熟的获利手段。小说第二十五回,扬州盐商王四峰因事入狱,得知西门庆神通广大,向他求助,许以白银两千两。西门庆

横渠四句 徐小跃: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  2007-09-05 00:00:00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有多少成就,就看你的肩能担当起多少的责任,心胸能容纳多少事情。德越厚,你担当的东西就越多。叫厚德载物,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今天我所谈的文化是狭义的,即哲学和宗教所研究的文化。文化最基

子金山侃史——曹操与马超的西北大决战  2007-09-05 00:00:00

聪明人如果显得傻里傻气,那肯定是把你作为了傻瓜对待!一般这时候你需要小心了,离吃亏可能不远了! 曹操的不扯正题、胡说八道实乃绝世神功、旷古妙计!然而对于曹操突然变得半傻半絮叨,韩遂莫名其妙,马超疑虑重重:韩遂说的是真的吗? 马超理所当然的要

“四面楚歌”是什么地方的歌?  2007-09-05 00:00:00

我们在陷入困境,孤立无援的时候,常常喜欢说自己“四面楚歌”。楚歌究竟是什么地方的歌?有人说楚歌是两湖的民歌,也有人说是楚歌的地域范围“是现在的河南南部、湖北省及四川东部的地方”等等。 “四面楚歌”的原始出处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

汉朝令人敬仰的原因:中国文治武功的顶峰  2007-09-05 00:00:00

当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中央台迅速窜升至收视率第一时,一个两千年前既熟悉又陌生的王朝连同那位伟大君主,顿时成为坊间热门的谈资。后人一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让人对汉武帝产生了“雄才大略”和“好大喜功”这一对好似硬币两面的印象。但在他的

不只是元朝,蒙古人用400年建立了21个国家  2007-09-05 00:00:00

蒙古人在历史上建立过多少个国家?很多人知道蒙古人在13世纪崛起,建立了史无前例的蒙古帝国,但到了1634年蒙古帝国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与满清争战,因蒙古科尔沁等部与满清勾结,林丹汗一时寡不敌众,退守甘肃,欲与喀尔喀和卫拉特会师后进行反击,

最好的诗来自真性情——作诗小言  2007-09-05 00:00:00

为什么作诗 古之诗人为己。作诗是为了舒发自己的心情。 诗言志,诗缘情。志亦是情。 作好一首诗,心里有一份新的喜悦。 最好的诗是写感动 最好的诗是写感动,其次是写兴会。 感动大于兴会,兴会是小的感动。 最好的诗多半是写悲哀。 旧体诗词与现代人、现代

和圣之言行再思考——从柳下惠的人格说起  2007-09-04 00:00:00

内容提要:柳下惠是圣之和者。和是其特点。和圣的言行有什么讲究。从“言中伦,行中虑”中分析和圣的特点,对于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柳下惠 言 行 直 和 《论语·微子篇》载:孔子说柳下惠“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而孔子说自己

唐君毅:各种宗教之冲突之销融如何可能  2007-09-04 00:00:00

如吾人以上之所言为不误﹐则吾人已对于中国或世界现有之主要宗教﹐各肯定其一不容代替之价值与地位。而一切宗教之当相容不悖之理论基础﹐即可缘此以次第确立。然吾人之所言﹐正不必为任何宗教徒之所赞同。任何宗教徒﹐皆可据其对自己之宗教﹐及其他宗教之了
3854611首页 上一页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