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宫墙内不为人知的那道风景:评《你不知道的真相——帝王秘事》  2009-01-07 00:00:00

《帝王秘事》 倪方六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 现在图书市场上很多探秘皇帝的私密生活的图书,如大清皇帝秘史、清宫秘史、大宋秘史、大汉秘史等,不过这些图书大都专注于某一朝代的宫廷秘闻,没有系统的整合起来,且大多是民间野史。湖北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了

世纪老人百年记忆与珍藏 《季羡林自选集》丛书出齐  2009-01-06 00:00:00

本报讯 (记者陈熙涵)记者昨日获悉,百岁老人季羡林迄今唯一一套亲定自选集《季羡林自选集》的最后一册:季羡林全彩图文自传《风风雨雨一百年》由华艺出版社隆重出版,标志着《季羡林自选集》全集出齐。《风风雨雨一百年》为温家宝总理看望季老时对其非凡一

贾植芳《我的人生档案》 开启尘封往事  2009-01-06 00:00:00

一代文化老人贾植芳先生不幸于 2008 年辞世,《我的人生档案:贾植芳回忆录》首次全面汇集了先生忆旧性的文章,是其一生风雨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个体的档案和人生史料。 贾植芳一生经历坎坷,自云“不是学问中人,而是社会中人”,人生九十多,

孟繁华:2008阅读之一瞥  2009-01-06 00:00:00

翻检每年读过的新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2008 年虽然没有引起读书界普遍震动、人们“奔走相告”的具有轰动效应图书的出现,但古今中外值得阅读的作品仍难以计数。 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主要探讨的是群众运动的某些共有特征,重点讨论的是陷入狂热的

眉睫:在“结实”与“文章之美”之间——读止庵著《云集》  2009-01-05 00:00:00

从《樗下随笔》到《云集》,止庵先生已经出版了约 8 部散文集。笔者以为《如面谈》、《罔两编》二书或可代表止庵散文的精华。以我自身而言,写读中国书的读书随笔,则从《如面谈》中吸收不少养分;若写读外国文学的心得笔记,大概要学学《罔两编》了。 止庵

阿滢:艺术家吴藕汀的奇言异语——评《药窗杂谈》  2009-01-05 00:00:00

湖州作家张建智向我推荐《药窗杂谈》。建智兄在扉页前题跋曰:“余和藕老订交三十余年,其音容笑貌宛在心底,那药窗前之恬宁犹如眼前矣。阿滢先生暇时一读。张建智转赠于湖州,戊子年冬日。” 吴藕汀( 1913-2005 ),浙江嘉兴人,号药窗,小钝、信天翁等。

《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通往鲁迅世界的迂回路径  2009-01-05 00:00:00

《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徐妍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第一版, 36.00 元 这是一部关于“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研究”(曹文轩《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之序言》)的专著。作者在《绪论》中说:“新时期以来的鲁迅形象重构,是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

吴小如:学术规范应坚持“守正”  2009-01-04 00:00:00

顷拜读汪少华先生近著《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深感作者学有本源,功底坚实,“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故不惮词费,略陈鄙见,愿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同行们 ( 特别是中青年学者 ) 都能耐心通读一遍,然后对照自己治学的心态和

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鸦片战争》出版 该书曾是东京大学学习教材  2009-01-04 00:00:00

由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鸦片战争》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鸦片战争》是陈舜臣最负盛名的作品,在日本出过多个版本,畅销数十年,并曾被东京大学作为学习近代史的指定教材。陈舜生为了创作《鸦片战争》,耗费了 3 年的时间收集、消

明史研究的绚丽花朵:《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简评  2009-01-04 00:00:00

赵轶峰的《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出版的系列丛书之一,突出体现了明史研究的最新进展。该书兼具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之长,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结论。 东北师范大学赵轶峰教授,学贯中西,在明史、史学理论以及世界史

《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出版  2009-01-03 00:00:00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馆员曹培根撰写的《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日前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全书 30 余万字。作者依据原始文献,写成国内第一本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原创性学术专著和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史志,学术性、史料性、工具性兼具。 常熟

《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研究》:篆隶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2009-01-03 00:00:00

我国汉字具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文字学家通常把篆书以前的文字叫古文字,隶书以后的文字叫今文字,而把介于古今文字之间的文字称为篆隶 ( 又叫秦隶或古隶 ) 。篆隶是汉字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是古今汉字递嬗演变的桥梁。可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篆隶资料异
911091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