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为千年前的尊者讳?历史教育不该是剪辑过的  2007-06-05 00:00:00

历史学者孟宪实曾做过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剧,现在又在《百家讲坛》上讲唐朝。他认为,五四运动过度贬低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变成了民族虚无主义者。学者孟宪实与作家阿城联手创作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叫好却不叫座。单讲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明代中后期流氓及流氓意识盛行  2007-06-05 00:00:00

《金瓶梅》插图,流氓草里蛇作恶状。一般说来,流氓是游民阶层的产物,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流氓的队伍会不断扩大。这是因为,一方面,部分游民进入城市,无正当职业,只能以歪门邪道糊口;另一方面,城居地主、权贵的增多,使某些爪牙、鹰犬之流,背后有了

激东海之儒流 史林人物——朱舜水  2007-06-05 00:00:00

朱舜水即朱之瑜,生于明末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年 ) ,清兵入关之际曾投身抗清的军事行动,失败后,逃亡日本、安南 ( 越南 ) 、暹罗 ( 泰国 ) ,最后定居日本。他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侨居国外并对侨居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在朱舜水定居期间,日本正处于德川幕

曾国藩:民生以穑事为先  2007-06-05 00:00:00

作为家庭成员,他在家书中屡屡谈到农业;作为清政府要员,他高度重视农业。 家书多次提到农业种植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天,一位姓樊的年轻人向孔子请教种植之道,孔子很不屑地回答他:“吾不如老农。”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好信”、“好礼”、“

新版越剧《梁祝》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2007-06-05 00:00:00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近日喜获中国戏曲学会奖,这是继 1993 年越剧《西厢记》之后,该团又一部荣获此奖的剧作。这在全国戏曲剧院团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标志着当今越剧领军人物茅威涛多年的戏剧探索与创新日渐成熟。 中国戏曲学会奖是

300民间护墓人与荆州古墓保护  2007-06-05 00:00:00

威逼利诱的背后他们恪守“良心底线”,清贫的背后他们尽显民间义务护墓人的本色 核心提示 █堪称“中国第一巨型地下博物馆”的荆州,古墓葬丰富,封土堆尚存的大中型古墓即达 1000 多座,无封土堆的古墓至少有 7000 多座,墓葬保护面积达 1000 多平方公里。

红楼新解:宝钗教画的险心与黛玉教诗的雅意(上)  2007-06-04 00:00:00

讲义提要: 宝钗用申韩之道教画,黛玉用孔孟思想教诗。虽然两个人的学生香菱进步比惜春更显著,但曹雪芹认为两种教学理念本身不相上下、优劣互现,需兼取二者之长方可组成合乎人性的教育理念。钗、黛二人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邪恶与正义较量的过程。黛玉试图通

红楼新解:宝钗教画的险心与黛玉教诗的雅意(下)  2007-06-04 00:00:00

三、人性化教育的成败掌握在学生手中 尽管宝钗与黛玉两位老师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香菱和惜春两位学生却存在着明显的好坏。我们应当看到,在香菱、惜春学习的过程中实际都受到了钗、黛两个人的影响,一主一辅。香菱学诗时有宝钗在背后拆台,惜春学画时又有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一)  2007-06-04 00:00:00

“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健将们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然而如同历史上的一切思想家和思潮一样,其历史限制也是无可避免的。本文试图检讨一下启蒙思想家对待传统文化的偏颇与缺失,不当之处,尚祈专家指教。 一、单线进化与新旧二分 “五四”健将们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二)  2007-06-04 00:00:00

二、科学至上与人文萎缩 晚清维新派和革命派思想家已经把西方科学由技、器的层面提升到道、理的层面,使之成为普遍的形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五四启蒙思想家的科学主义也是循此而来。 1923 年发生的科玄论战,要害是科学能不能代替哲学本体论,能不能代替民族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三)  2007-06-04 00:00:00

三、开发传统与创造转化 五四本来就是多元主义的时代,除主流思潮外,尚有不少非主流思潮作为补充。五四不是只有一个传统,不是只有一种思潮,而是有着交叉互动的不同思潮和传统。 [21] 具体到个别人物如杜亚泉(伧父)、梁漱溟等,都很难用保守主义或传统主

中国哲学的精神  2007-06-04 00:00:00

哲学、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精神的基本定义 哲学不是看书可以学到,实际上是一门要心灵交集才能学到的。哲学对于一个学哲学的人来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什么是哲学,一百个哲学家,可能有一百种理解。哲学作为一个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不好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