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堪思 2008-04-01 00:00:00
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过一个别具特色的展览,题名为“此物最堪思”。俗话说,睹物思人,见物如见人。这题名别出心裁,意韵深切:一个“物”字连着思念,牵引出无数个美丽而隽永的文坛佳话。偌大的展览厅里,陈列着一张照片、一把折扇、一幅画、一本书、一把椅 |
记者:您是杭州人,同常书鸿先生是老乡,杭州出了你们两位敦煌研究院院长呢。能谈谈常先生对您的影响吗? 樊锦诗:1963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敦煌。那时我一个小姑娘,常先生是大人物,心里对他有一种仰望的感觉。当时我们都住在莫高窟前面的上中寺里,常先 |
在30日上午召开的吉林省孔子学会2008年年会上,该学会正式确定并对媒体宣布了拜孔子、行“和和礼”、唱会歌《明曲》“三大礼仪”。 据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国学大师弓克介绍说:“今年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9周年,又是中 |
露丝·韦津利女士的《脏话文化史》是一本很难定义的书,它可能是一本让正儿八经的教授们皱起眉头的书,因为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很难用文化史来归类,我却觉得这类读物换到中国人写,则多了些草莽气,容易写得不堪卒读。但你看人家写,则很绅士地向你散 |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事实上,人在仕途,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呢? 说做官是一种职业,这话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不过,因为做官需要应对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做官无疑又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职业。尤其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
我注意到朱幼棣,是因为吴晓波的文字。他为《后望书》写的序标题叫《绝种·绝迹·绝唱》,说朱幼棣是绝种的文人名士,为消失的文化绝迹浩叹,乃成绝唱。后来有记者采访朱幼棣,出的稿子叫做“红墙记者 意气书生”,八个字,不用看文章,朱幼棣的形象似乎 |
龚延明:何谓宋学 2008-03-31 00:00:00
笔者对迄今为止有关宋学的定义的种种说法,进行了一番梳理。总括起来,关于“宋学”,学术界有三种定义: 第一种认为:“宋学”在中国经学史上,是与汉代“汉学”相对的一种学术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经学研究流派,即区别于经文考据的、重于经义阐述的“义理 |
钱钟书与《管锥编》 2008-03-31 00:00:00
钱钟书虽然学贯中西,但在治学上他所钟情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路径,《管锥编》最能体现这一点。中国古代治学重随时心得,故各种形式的治学札记盛;但随近、现代文化的转型,写读书札记的这一传统治学模式淡出了,渐代之以格式化著述。《管锥编》是钱钟书读书心得之结 |
清明时节的养生之道 2008-03-31 00:00:00
然同气相求,清明节气之后,天清则对应人体心清、肺清;大地而明,地为厚土构成,人体五行金、木、水、火、土,土包括肉,人体除骨之外均为肉构成,因而人体各部位随清明之时,与大地草木推陈出新一片碧绿相似,处于“明”的状态。“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 |
编者按:不是单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而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本身、中国古典政治理论本身、中国古典经济理论本身、中国古典文化本身;不是将中国古典学术当作死去的"物"来研究,而不是要复兴中华原生文明活生生的灵魂,这是 |
虽然走过了110年,北京大学仍然迈着青春的步伐。 一个世纪又十年,多么漫长的回望。清政府《奏拟京 师大学堂章程》中留下这样的文字:“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规模当极宏远,条理当极详密,不可因劣就简,有失首善体制。”虽然,写下这文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