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丰子恺老先生的一篇杂感《车厢社会》,对其中的一段小诗印象很深。诗是这样写的:“人生好比乘车:有的早上早下,有的迟上迟下,有的早上迟下,有的迟上早下。上了车纷争坐位,下了车各自回家。在车厢中留心保管你的车票,下车时把车票还他。”文中说,作者是在乘了20多年火车,并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心理变化之后,才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所以丰先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最初乘火车是乐事,后来变成苦事,最后又变成乐事。” 由此我想到了做官。虽然“车厢”不同,“路途”不同,但做官与乘车,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道理?刚做官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心,一切都很得意,各个摩拳擦掌,人人跃跃欲试。上边下来任务,尽心尽力地完成;下边群众来访,满腔热情地接待。更重要的是,“官之初,性本廉”,都想干一番事业,都想做一个好官,都没有先贪污,后受贿,然后再被撤职、被送进监狱的打算。在这个阶段,做官的确是一件好事、乐事。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境就变了。上车有人开门,下车有人拎包,坐在办公室里发指示,走到主席台上作报告。开不完的会,忙不完的事,喝不完的酒。一切都成了习惯,一切都不再新鲜,剩下的只是牢骚和埋怨。尤其是看到那些年龄比自己小的,上来比自己晚的,或者论能力、论政绩都远不如自己的人,反而比自己“上的快”、“走的远”的时候,就更会沉闷、苦痛,甚至牢骚满腹。 生活往往就是如此,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到了手的东西便不懂得珍惜。只是等“下了车”或“乘惯了”之后,才知道做官和乘车一样,本来就是一个短暂的旅程。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应该思考。 为什么有人“早上早下”?因为他们没有远行的打算;为什么有人“迟上迟下”?因为他们与“车厢”相见恨晚;为什么有人“早上迟下”?因为他们需要“车厢”,“车厢”也需要他们;为什么有人“迟上早下”?因为他们虽愿乘车,无奈有人喊其到站。 在今日的“官途”上,“早上”还是“迟上”,“早下”还是“迟下”,不仅取决于“车厢”,更取决于自己。你要在“车厢”坐得长远些,你就只能把目标制定得远大些,让自己生活得严谨些、艰苦些。 但不要忘记,无论“早下”还是“迟下”,任何一个“旅客”,都有“下”的一天。所以,没有必要上了车就“纷争坐位”,因为下了车都将“各自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