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百家争鸣与诸子遗风(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百家争鸣 文章之事,最主要的莫过于“纪事”与“说理”。在中国,前者根乎“史”,而后者源于“子”。 诸子文章,以说理见长。孔子、老子之“立意”与“见志”,主要借助于“陈述”;而墨子、孟子、庄子、荀

《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一、心灵史诗与《离骚》解题 就一首诗的文化和审美的巨大含量,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言,《离骚》称得上是“中国第一诗”。《离骚》是古老中国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特具魅力的结合点,它既显示了民间文化深厚

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歌行一体,创自汉代,而兴于初盛唐。成为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在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中,歌行又是最难界定的。本文即试从字法句式和篇法结构等方面对歌行形制体调的规范另作一番探讨。

任中敏先生和他所建立的散曲学、唐代文艺学(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任中敏先生生于1897年。原名讷,以字行,又号二北、半塘。这是两个含有学术意义的别号:“二北”指的是北宋词和元代北曲,代表他学术研究的第一个时期;“半塘”指的是唐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唐代音乐文艺,代表他

《绿野仙踪》丛谈(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一)关于作者李百川 今天人们知道《绿野仙踪》的作者是李百川,那是由传世的百回抄本中的陶家鹤《序》始得知。而后人第一个揭示陶序内容的是1932年时节的吴辰伯(既吴晗)。吴全文转录了被一切刻本删除掉的作者自

领悟悲剧(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一 《红楼梦评论》借用了叔本华的理论这一事实本身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王国维为什么要借用叔本华来解释《红楼梦》。要了解这一点,或许首先应当了解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对于写作《红楼梦评论》时的王国维所具

文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将中国以往的文学以“文学史”形式记录下来,实际上是现代学术思想以及方法在传统学术领域波及和运用的后果,为了使这一转变的过程和转变的细节都能被看得更清楚,这里将着力于分析1900~19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学

中国小说发展论之一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原动力及制导机制(1)-文  2001-09-06 00:00:00

五四新文学运动用西方文艺理论的“文学”概念将传统的各种文体进行新的分类,其好处是把传统文论不肯承认其合法地位的戏曲小说等通俗文体接纳进文学殿堂,阐发了各种文体的共性即文学性,而它的不足则是忽略古代

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一 运用人类学的田野材料与历史学的文献材料、考古学的实物材料相互参证的“三重证据法”来研究中国神话,这一始自芮逸夫、闻一多的划时代的方法革命,至今具有典范意义。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三四十年代

论泛戏剧形态(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在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时,我们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即中国戏剧从起源到最终形成,其间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社会生活中有种种类似戏剧但又不完全是戏剧的表演,在探讨戏剧发展历史时常常提到

白居易与李商隐(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在中晚唐诗坛上真正称得上双峰并耸、凌轹其他的,是白居易与李商隐。二人交替发生的影响,从晚唐五代一直持续到清代,在北宋中叶以前甚至曾压倒杜甫。 一白、李之交谊 商隐初次拜见居易,最有可能在大和三

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1)-文化研究  2001-09-06 00:00:00

骈文曾经流行于中国文坛1800年,有过辉煌的业绩,也遭到众多的责难,可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然而五四以后似乎销声匿迹了。正因为长期不受重视,研究者对骈文的认识自然难于一致,某些概念理解和使用不同,有些新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286 1287 1288 1289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