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早夭及其研究(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令人深思而又为研究者长期回避不谈的理论之谜,这就是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早夭折。新时期以来,由于文学的主体性与人的精神主体性逐渐得到强调与走向深层的认识,这个文学史之谜也就

林语堂研究概述(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1975年5月,美国图书馆学家安德森(Arthur James Anderson)[(1)]编纂的《林语堂精摘》(Lin Yu tang:The Best of an Old Freind)出版。林语堂在为此书写的《序》中说:“我的笔写出我胸中的话。我的

女性气韵:素手绘凡俗——苏青散文品格初论(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50年前,苏青曾与张爱玲齐名,现在,海内外张爱玲热在逐渐升温,而苏青依然默默无闻,一生孤独蹇运偏又才华过人的苏青,生前热闹忙乱,身后凄凉无奈,为文恰值乱世,扬名不得其时。今天,由于其人其作的独特品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一、“诗人批评家”与“创作室批评”:沈从文的小说批评理论 我在《从艾略特“诗人批评家”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指出,沈从文是一个标准的诗人批评家(poet-critic),他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是典型的创作室

湖畔沉思:“大批判”与“写文学史”(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那时的气氛,年青学生成了插“红旗”的代表。被拔“白旗”的老师们,只能沉默接受批判。他们的心境,他们精神上,学术良知上,被伤害的痛苦,是我们这些充当“工具”而不知的学子们所无法体味的。 ■后来

鲁迅不是神话(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编辑 第一次听说鲁迅这名字是一谜语:山东消息--打一人名,忘了发表在哪儿,反正是一印刷纸,一大堆谜语,让小孩猜。大约八九岁的时候,我们院一爱看书的孩子跟我们一帮人吹:有一鲁迅,太牛逼了。他眉飞色舞地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反懂”的讨论及其理论反思(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内容提要】“懂”是中国现代文学欣赏的基本方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文学的“反懂”或“非懂”问题的讨论由李金发诗歌引发,进一步延及到小说,因而废名小说的“晦涩”成为讨论的焦点。1937年,《独立评论》关于

胡风与书评(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胡风(1902-1985),湖北蕲春人,著名文艺理论家、评论家、诗人、作家。他一生著作甚多,收入《胡风全集》的文章有十卷,四百四十多万字,在他的评论文章中,书评占有一定的分量。 关于书评,胡风强调要坚

论左联期刊对翻译理论的探讨(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近代以降直至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界对国外作品的翻译从来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到了左联时期的30年代,翻译作品却在一段时间内被视为“泛滥的洪水”,曾盛行过“媒婆(翻译)不如处女(创作)”的价值判断,一时

论茅盾对鸳鸯蝴蝶派的批评及其策略(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学家对鸳鸯蝴蝶派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其间文学研究会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茅盾是文学研究会主要人物,他对鸳鸯蝴蝶派的批评态度非常严肃,也很严厉。他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剖析了鸳

纪念《讲话》,学习鲁迅(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一、《讲话》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什么?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讲话》经过65年的风风雨雨,到今天,它说明了什么,它证明了什么?一句话,历史完全证明它是真正颠扑不破

言语视角:一种可行的新诗阐释途径(1)-文化研究  2001-09-08 00:00:0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一学科越来越拥挤了,几千名研究者和数不清的博士、硕士在32年有限的时空里不停地探寻、发掘,资源几近枯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里再也找不到一块没有被摸过的石头了。要想从这个学术困境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283 1284 1285 1286 1287 1288 1289 1290 129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