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王维禅诗二首蠡测  1970-01-01 08:00:00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

宋代士大夫主流精神论——以范仲淹为中心的考察  1970-01-01 08:00:00

绪说 在中国,一个改革家,特别是一个失败了的改革家,在他的生前身后,往往会非议甚多,以致盖棺难以论定。然而,主持宋代第一次重大改革“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则是个例外。 朱熹评论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1] 刘宰评论他:“本朝人物,南渡前,范

古代诗歌教育史纲要  1970-01-01 08:00:00

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文学的河流里追本溯源,诗歌恐怕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如果从“杭育杭育”派的原始诗歌开始算起,那么,诗歌的历史也就几乎等同于人类语言的历史。流传至今的《弹歌》也许就是远古时候最美的诗歌了。 有了诗歌,也就有了诗歌教

《肇论》篇目编排问题略论——兼谈东晋南北朝佛学思想  1970-01-01 08:00:00

摘 要 :《肇论》所收各篇目的编排在不同的文献或是注疏中有不同的次序,对此问题前辈学人多有论及但缺少系统的整理。本文拟从此小问题出发,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肇论》篇目的三种编排次序,分析其各自形成的原因,力图呈现一个对此问题

《水浒传》主题新探  1970-01-01 08:00:00

主题”一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国古代文论中,虽然没有关于长篇叙事作品的“主题”的概念,但却有李渔“立主脑”的提法: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

先汉武帝世之儒表法里政策考辨  1970-01-01 08:00:00

史称武帝因董生言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自此儒学一家独大。持此论者固已多矣。然余查检旧史,征诸史实,自觉武帝因董生言复古更化为是,若谓自此儒学一家独大,为政府之立国根本,则深不以为然。纵儒学于武帝后日显,因其以“术”之面貌表征于内外,难脱

唐代送僧诗的文化审美——以贾岛诗为例  1970-01-01 08:00:00

摘 要 :唐代送僧诗是唐诗送别、留别题材诗作中独具艺术特色和文化审美意义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特色在于以委婉、含蓄的方式抒写离别之时的留恋、感伤;具有佛教意蕴的诗歌语象的生成和广泛运用; 多元的时间构成模式在抒情达意中的运用, 使其与一般的文人间送

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  1970-01-01 08:00:00

简介:本文为作者的君臣关系系列研究之三,之一的《“圣相”李沆》已刊于《文史》第52辑,之二的《“平世之良相”王旦》已刊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编《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学研讨会论文集》。包括本文在内,以上文章的日文版,均收录于《宋代的皇帝权力与

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二)  1970-01-01 08:00:00

天禧元年(1017),王旦薨于相位。寇准与王旦之间的恩恩怨怨,都随王旦的去世而烟消云散。寇准以使相出掌外藩,地位已高于一般的执政。因此,其能否再度成为宰相,已不需要谁来特别推荐了,而是要取决于朝廷中政治角逐及其平衡的结果。而处于政治失意之中的寇

《文心雕龙·序志》篇新探  1970-01-01 08:00:00

内容摘要: 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到“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的目的在于揭示《文心雕龙》的主旨是解决文质关系的,具体到六朝文学就是质不胜文、文质不协调的问题,而“文体解散”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文心雕龙》在写作体例上又不同于子书、“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  1970-01-01 08:00:00

张炎以一曲《南浦·春水》,获得了“张春水”的美称,而作为这一作品本身,也一向被视为是诗人早期“寄情山水,流连风月”[1]的代表。但在不同的版本之间,这首词的面目并不一样。有的本子(下称“通行本”)这样写: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

北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  1970-01-01 08:00:00

内容提要 :北宋时期,皇室与“将门”通婚的现象相当突出,即:一方面帝王、太子大都娶武将女为后妃,而另一方面武臣及子弟则多尚公主及宗室女。这一现象最初出现,主要在于宋初统治集团对武将上层收买所致,以后则形成打压和拉拢相结合的武将政策中的一个内
1171399首页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