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文人书斋联拾趣  2007-02-09 00:00:00

历代文人都留下了不少书斋名联。他们或把对人生的理解寓于平淡字句之中,或把自己的性情寄托于对联的言外之音,读来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哲理。略举数副以资谈趣。 南宋楼大防,孝宗隆兴进士,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其书斋联是: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冰心与鲁迅  2007-02-09 00:00:00

不少人忽略了,鲁迅从未公开谈论过冰心。鲁迅不谈冰心令读者有点意外吧,那么更意外的该是,冰心也不谈鲁迅。特别在五六十年代,奉鲁迅若神明,冰心竟始终保持沉默。不写歌颂鲁迅文章,其与时代的不谐,旁人不很留意,她自己是清楚的。若以冰心与鲁迅缺少交

道光重臣曹振镛的“绝学”  2007-02-09 00:00:00

道光一朝,最得宠、最走红的大臣当数曹振镛。曹振镛( 1755 ~ 1835 ),字俪笙,号怿嘉,安徽歙县人。最奇怪的是,曹振镛这个人政绩平平,并没有多少建树,却仕途通达,升得很快。道光皇帝即位后,曹振镛很快就进入军机处,并在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上一干就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五十八)  2007-02-08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五十八】——恐怖主义存在的价值 (前 279 年)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於河外渑池。……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细说水浒(二十五):生辰纲在哪里被劫?  2007-02-08 00:00:00

一看这个题目,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生辰纲在济州府境内的黄泥岗被劫。黄泥岗在哪里?读者大概也不难回答,因为第十六、十八回说的很清楚:在山东郓城县附近。 我们只要仔细地读一下《水浒传》,就会发现书中的毛

陈胜,一条忘恩负义的“变色龙”  2007-02-08 00:00:00

“苟富贵”的大话,趁早别讲;“无相忘”的假话,干脆别信。功名富贵从来就是带有明显私利色彩的“个人行为”,它不可能变成“唐僧肉”,天下共享。即使封妻荫子,“妻”“子”也属“寄生的荣耀”、“从属的客情”,别人的事业再辉煌、再真实,对于自己也是

向历史要回我们的孔子  2007-02-08 00:00:00

复兴中国的文化,有两个重要的侧面:一是全面解析中国的传统,一是吸收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文化。如何使中西这两大文化传统汇流,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未能回应的挑战。 我讲中国的文化复兴,而不讲刘军宁先生提出的“文艺复兴”,是觉得他这种提法容易引

“道”与“心”——小论庄子与禅宗的共通之处(上)  2007-02-08 00:00:00

庄与禅是中国古代艺术哲学中两大神奇而绮丽的瑰宝。它们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辨明两者的关系,对于了解和掌握古代艺术哲学大有裨益。从其产生来看,庄子哲学是中华本土的产物,禅宗则是印度佛学传

“道”与“心”——小论庄子与禅宗的共通之处(下)  2007-02-08 00:00:00

三、“齐死生”的洒脱与“离境无生灭”的放达 庄子的“生死观” 在我国古代哲学家中,对生死问题做过最细致详尽探究的,就是庄子。他认为,死生皆为变化之自然,“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大宗师》)因此

余英时:我们今天怎样读中国书  2007-02-08 00:00:00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问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

词牌故事(二十一):南乡子与江城子  2007-02-08 00:00:00

阳光从永陵茶园的那棵大榕树的叶缝间洒下,把树下的竹木桌椅板凳照得点点斑驳。长长的廊棚上覆盖着浓密的七里香,白色、粉色的花开到最盛,层层叠叠的绿从脚边的青草尖一直伸展到天际,空气中闻得到草木生长的气息。柳树、小叶榕、黄桷树和银杏树都似从一个

“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不亦悦乎!  2007-02-08 00:00:00

姓氏作为民俗文化,蛮有意思的。它是生命的标志符号,能超越时空;它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百姓百姓老百姓嘛! 原本丰富到 24000 多个姓氏,如今只剩“零头”了。作为中科院的研究项目,中科院专家袁义达用了两年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这是中国历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