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金瓶梅》: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  2007-02-07 00:00:00

“食货志”原指史书中一种文章体例,是专门记述某一朝代财经情况的专题文章。 “食货”的“食”指粮食,“货”指布帛、财物等等,即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国民经济的要素。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吃穿问题。过去有一段时期,我们片

《红楼梦》中的湘云与侠妓柳如是  2007-02-07 00:00:00

忽然联想到,在史湘云的身上似有秦淮名妓柳如是的影子。 柳如是在秦淮诸名妓中,以奇行卓节著称于世。在当时的“秦淮八艳”中,柳如是并非美貌若仙,她“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她是以其才华、豪侠,甚至颇有男子气度的一种刚劲风神,令众人

词牌故事(二十):摸鱼儿与双双燕  2007-02-07 00:00:00

宋室南渡之后,女真族统治中原,金朝与南宋对峙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的词坛,南方有辛弃疾、姜夔,北方有元好问。元好问出生的时候已经南北对峙,他身上有鲜卑人的血统,故国家园对他来说是北方金人治下的山河,同样是战乱的末世,他的黍离之悲不是南宋的灭

恢复“黄帝纪年” 一场假想的“文明的冲突”  2007-02-07 00:00:00

“值得注意的是,倡议书作者们提倡‘黄帝纪年’的逻辑。 他们有意无意地反复强调这一纪年方式的宗教意义,试图用一系列包括‘殖民’、‘宗教’等词汇,塑造出一个想象中的‘文明的冲突’。” 近日,某网站的部分成员通过联名公开倡议的形式,呼吁“中华纪年

漂泊台湾的梁实秋  2007-02-07 00:00:00

梁实秋的幼女、现定居于美国西雅图的梁文蔷已是七旬老人。虽然父亲离去已近 20 年,但提起往事,父亲还是时时让她沉浸于快乐、忧伤和怀念交织的复杂情感中。她说: 初到台湾 初到台湾时,我们可以说是“无立锥之地”。我们随身携带的 那个小箱子除了几身换洗

云深不知处:谁是寒山?  2007-02-07 00:00:00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朝寒山子是一个“云深不知处”般的人物,今天的人们甚至难以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确切身份,在正史中没有关于寒山的记载,他也一直没有被正统文人所接受,直到清代所编的《全唐诗》和《四库全书》。但是这样的一个文学史上的“无名者”,在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五十六)  2007-02-06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五十六】——对“完璧归赵”的多种评价 (前 283 年)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

细说水浒(二十三):梁山为何只有一百零八将  2007-02-06 00:00:00

梁山一百零八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人们在谈论《水浒传》时,也常会问:“梁山为何不能有一百零七将,或一百零九将或再多一点将呢?”产生这样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梁山的开山大王王伦,由于德行不好,疾贤妒能,把梁山据为己有,拒众好汉于山门外,阻

王维与《红楼梦》的诗化意蕴  2007-02-06 00:00:00

盛唐诗人王维全面的艺术造诣使之对后世诗学以及艺术理论形成了很大的笼罩力。《红楼梦》的文本较为充分地反映出王维对后世的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对浑融蕴藉、兴象玲珑诗美和高度情景交融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 曹

皇上也是冤大头  2007-02-06 00:00:00

明朝也流传着一些官场笑话,《万历野获编·补遗》中就记载了有关钱能的两条。 钱能是成化、弘治年间( 1465 ~ 1505 年)的著名太监,奉成化皇帝之命镇守云南。镇守太监这个岗位是明初的洪熙皇帝设立的。皇上不放心下边的官员,就派那些经常在自己身边工作的

词牌故事(十九):声声慢与贺新郎  2007-02-06 00:00:00

把这两个词牌放在一起好像有点搞怪。提起《声声慢》谁都会想起李清照那凄楚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秋风秋雨愁煞人,怎么看也没有一点喜气。可是就有人曾经用这个著名的慢曲填过一首跟新郎有关的词,而且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纸幽默搞笑版

英语霸权时代的汉语命运遭遇的尴尬  2007-02-06 00:00:00

邱炯 绘 不久前,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等 8 单位举办了一个为报纸挑错的活动。结果显示, 4 种中央级报纸和 24 种省级报纸在应用汉语言文字上,均出现了“用词不当”、“不合语法”、“错别字”等许多纰漏。 权威报刊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些庸俗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